疫情三年改变了什么?
1.变老
青春几年,疫情三年。每一代年轻人的求学路上总是少不了沟沟坎坎。封着封着校,幼儿园就过去了。上着上着网课,大学就过去了。居着居着家,青春就溜走了。连演唱会都线上,时代确实不同了。岁数大的人,总是怀念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
2.变省
口罩带了就省了口红,帽子带了就省了洗头,居家办公就省了捯饬。不出差、不旅游;不挥霍、不浪费。简化消费场景和行动路线,毕竟弹窗影响上班、孩子上学。肉眼可见,专家说的报复性消费不存在的。真有报复性消费,不是就是缺心眼就是居家憋坏了。
3.变稳
不折磨亚健康的身体,不放弃厌倦的工作,不激动裸辞下海,不拒绝每笔***收入,随时随地背电脑带充电器,以备不时之需。老辈的生活智慧不再饱受诟病,重新焕发时代光芒,囤粮囤菜,囤口罩囤卫生纸,显露生活内外的周全。
4.变挤
时空大幅精炼到家庭场景,可工作、可学习;可上课、可答疑;可锻炼、可吵架。房间还是要整理一下,乱入的背景随时给尴尬留下缝隙。餐桌吃完饭要赶紧收拾,为下一场视频会议腾场子。居家厕所同频需求增长,狭小的客餐厅容不下运动员矫健的身姿。
5.变淡
连续多年自觉响应号召就地过年、不回家看看,不参加同学聚会,只看朋友圈点赞。不知过了多久,愕然,家里只会接打电话的老人会扫码、会网购,还会申诉弹窗。
疫情三年,我儿子上大学像上了三年高中。儿子大一正好赶上疫情,推迟开学两三个月,后来开学也是先隔离,在学校期间疫情严重的时候只能在宿舍里上网课,不能出宿舍楼。[呲牙][呲牙][呲牙]
疫情改变了我的习惯,原来休班必须出去玩,远点近点的差不多都玩遍了,疫情之后最多就是出去钓钓鱼,近处爬爬山,基本没有出去游玩过,即使出去子不会出县城。[捂脸][捂脸][捂脸]
疫情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原来经常在外边吃饭的都乖乖在家做饭,原来逛街的只能网购,疫情严重的时候网购也不行,只能天天在网上看看,看中了也没法买,因为你的地区可能无法配送![捂脸][捂脸][捂脸]
疫情三年,天天戴口罩,现在出门先摸口罩,不戴口罩出门感觉别扭,像没穿衣服的感觉,有时候还会感觉脸冷![捂脸][捂脸][捂脸]
还有,疫情开始做核酸,现在每到周一和周四都是条件反射一样,闹钟和日历都不管用,有时候晚上做梦都是忘了做核酸了![捂脸][捂脸][捂脸]
[捂脸][捂脸][捂脸]
疫情三年改变了什么?
“青春才有几年,yi情就占了三年”,这是现在年轻人发出最多的感慨。在这场突如其来的yi情之下,很多人的生活都被迫发生了改变,这其中尤其表现在消费观念上面。
以前是有点钱就得网购消费,如今发现存点钱才是真的“香”。过去的我们只要手里有点钱就得想方设法把它花出去,生怕这点钱“压口袋”。可是yi情发生后,我们才发现手里存点钱,生活才能够有保障,才能在面对发生突发***时心里不慌。
我的一个表妹是在上海从事互联网工作,每个月也有不错的收入,将近2万元。但是她属于“月光族”,有一分钱花一分钱,她还跟我们强调人生就应该及时“行乐”。但是在上海发生yi情后,她所在的小区被feng控了,每天团购生活物资就得上百元。这也让她很快捉襟见肘,只能“拉下脸”和父母要钱。
前几天我和表妹通电话,她说自己马上就复工了。这次,她决定不再做个“身无分文”的主,计划存钱了,还立下目标一年要存10万块。她告诉我,这次的yi情让她明白了一些道理,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钱真的会给一个人生活足够的自信。
在yi情下,年轻人除了要存钱,他们还打算合理分配和运用资金,用挣来的钱去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而不是把钱花在那些所谓的名牌衣服、鞋子和包包等上面。
疫情三年改变了什么?
一. 疫情三年,改变了人们对工作的认识和态度。
1.疫情长年影响下,体制内外的差异愈加明显。
***疫情发生之前,虽然体制内的工作让人羡慕,但是,体制之外的就业机会比较多,相对也自由一些,所以,体制之外的人们。会觉得体制内外的差异不是很大;***疫情发生之后,尤其是三年疫情过去,体制内外的差异,就明显不一样了。
三年疫情过去,体制之内,工作和收入几乎不受到影响,体制之外,工作和收入则受到了大大的冲击,尤其是文化、旅游、餐饮、***、房地产等行业;不同行业受到冲击的背后,是大量从业者收入下降,甚至失去了工作。
体制内外有别
2. 拥有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就会有踏实感。
不同行业受到冲击之下,失业增多,工作难找,而生活的压力没有丝毫减少,尤其是承担着房贷的人们,以及“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群体。这个时候,能够拥有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就显得极其重要,因为有了工作,才能有收入,有了收入,才能还房贷,或者尽到应尽的生活责任。
疫情影响下,害怕失业
1.超前消费观念被抑制。
一天要吃什么东西才能健康地达到2500大卡的食物?
一般说来想要增重,饮食建议比正常人群多摄入500-1000kcal,不能一下子增加太多,可能会导致胃部不适,严重者会导致胃病。所以增重这件事还是要慢慢来,急不得。
一般建议想要增重的人群,正餐还是按照吃饱的原则为主,并且养成多摄入热量的习惯,比如两餐之间可以吃一些零食,但也不是来着不拒,虽然像快餐、油炸这类食物热量高,多吃也能使体重增加,但是从长远的健康考虑,不建议常常吃这类食物。加餐可以吃一些坚果、果干、面包、牛肉干,喝一些全脂牛奶、酸奶等。
以下是一份营养均衡的2500kcal的食谱(来自《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略微修改),可以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香菇菜包一个(面粉25g,香菇5g,青菜50g,豆腐干20g)
白煮蛋一个
牛奶300g
苹果一个(200g)
米饭(大米150g,小米25g)
营养食谱的[_a***_]是很复杂的过程,并不单单仅通过能量量就能设计出来的。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不同人群的能量需要量、6大营养素需要量、生活水平、所处环境、身体状态、家庭组成、职业因素等等。
仅单纯考虑“提供2500千卡”并没有意义。这样的能量量,对于成年人来说,随便什么主食都可以提供。比如:500克大米,500克小米,500克面粉等。 成年男子,60千克体重,轻体力劳动者每天需要能量2400千卡。
大家好,我是卡卡,健身行业18年教学经验的斜杠行家。谢邀~我们来聊聊这个话题!
首先对于运动营养来说,不是特别建议大家精细计算,因为即使把食物的营养成分算精细了,也算不出吸收的比率,每个人都会不同。所以计算的要点不在于数字,而是在于培养“量”的概念,你可以尝试精细计算以及依此作出合理的饮食***,甚至称量食物,一段时间,对食物的量有概念以后,就不必这么纠结了。网上的手掌拳头的不同程量法,其实就是这个概念。
针对题主的问题,我们也来粗略的计算一下:
2500大卡,首先是要分餐,一日三餐加上每餐之间的一次加餐,如果有训练的话,还要加上训练前后的补充量。我们就先按每日6餐来计算。
第一:分餐
三餐是主餐,再加上3次的加餐。
时间建议分别是:8:00 10:00 12:00 15:00 18:00 21:00
其中8:00,12:00,18:00是主餐
第二:各营养素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