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行业难做吗?
从《2020国民健康观察报告》公布的数据来看,我国整体国民对自己的健康期望值都在8.7分以上,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活得长不如活得有质量。然而有质量的生活品质是建立在拥有健康的身体上,因此国民也逐渐关注强身健体的生活方式。
运动健身成为健康生活的新标配,闲暇跑步、撸铁健身成为许多年轻人的锻炼方式。根据陌陌发布的《2020网民健身报告》,61%的网民每周运动健身超过3次,仅有12%的网民几乎不运动。
2、需求与政策规划双重驱动,2025年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有望达到317万人
我国人民群众对体育健身的需求正在从欣赏向参与转化,从“要我健身”到“我要健身”,再到“我爱健身”“我会健身”,近三成的健身房会员聘请教练的原因是健身入门,这部分会员相信以健身小白居多,他们希望通过专业的指导学习基本健身知识,正式开启人生健身之旅。而近一半的会员希望教练能让自己的健身训练更有效、更高效和更安全,这部分会员通常带有清晰明确的训练目的,比如减脂、塑形、康复等。也有一小部分人对自己的训练的坚持和自觉性没太大信心,希望有教练督促和引导。
健身行业不难做,甚至未来会很吃香。
前段时间听一个老师的课程――“当AI人工智能来临,哪些行业不会被取代?”
老师分析了很长时间内AI都无法取代的几个行业中,健身行业算一个。
因为人工智能最擅长那些机械化的、跟计算相关的事情,而像健身私教之类的涉及人文关怀和人格魅力方面的事情,人工智能就难以取代了。
我有朋友想报健身房的舞蹈课,无奈报名人数太多,课程安排不过来,等了好几个月才报上名,而且每次去都看到报名的人排成长队。
看你是做哪个方面了!现在中国的健身事业刚刚起步!说难吧,是个人有点钱都可以做,行业占时没有统一的标准,属于一个发展阶段,两极分化非常厉害!水也比较深,不了解的情况下,不建议入行!
难做。
根本的问题是国民健身渗透率不足1%,也导致了几乎所有的健身房都去考虑所谓的中高端客户。而忽略了99%的人群需求,所以未来会有一个品牌或者几个品牌,根据99%人的接受度和需求来打开全民健身的真正时代。这个时间还不好说,可能是10年,也可能是20年,但是中国绝对是最大的市场。
目前,健身真的很难做,只要入行就知道,坚持做下去的真的都是热爱这个行业,也想做些事情的人。
受国家政策支持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追求健康已经成为新时尚。而健身便是不二选择。所以,需求是有的,而且在不断扩大。这个需以年轻人为主。所以,找对了需求主题,有的放矢。还是不难的。
健身行业如何?
随着中国大国形象在全球范围内提升,体育健身成为国家重点关注行业,利好政策不断。大环境下,中国民众健身意识进一步觉醒、"互联网+ “***健身行业焕发崭新活力。放眼未来,健身基数持续扩大,健身内容更加丰富、健身方式更加智能,“健身+ "推动多个关联领域释放经济潜力,并有望对健身中心运营模式带来变革。
得益于中国经济的稳定运行,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升,从2013年26,467元增长到2017年36,396元,提升了37 · 5%;同时,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也不断增加,从2013年18,488元增加到2017年的24,445元,增长了32 · 2%,城镇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改善。
2017年,恩格尔系数首次降到30%以下,进入了联合国划分的20%至3 0%的富足区间。这意味着,居民在文化、体育、旅游、健康、养老等领域的消费能力将迎来大爆发。
2014年,"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年,国家层面关于体育产业的政策密集出台,随后各省市也陆续发布了具体的实施意见及计划,进入强力落实阶段;2018年,《全民健身指南》发布,鼓励全民科学投入健身。政策不断利好,有助于驱动中国健身行业长期稳定发展。
国民经济向好发展,体育产业重要性日益凸显。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国家体育产业总规模达1 ·9万亿,增加值6,475亿元,占GDP比重接近1%。相比2012年,体育产业规模和增加值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接近20%,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其中,我国健身产业总产值也在逐年递增。从2012年 106 & 3亿元,增到到2017年1545.3亿元,近六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7 · 7%。健身产业上游涉及健身器械、教练培训等,中游是各类健身服务,下游包括健身服装/装备等。健身产业总产值稳定增长,反映出大众健身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