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运动锻炼内容,应该如何安排?
一、了解儿童进行运动锻炼的目的是什么?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儿童的身体素质,包括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平衡、协调。
二、了解儿童不同的身体素质最佳锻炼时间。在儿童的成长中,身体素质的发展不是匀速的。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各项素质增长的速度不同,把身体素质增长速度快的年龄阶段叫做身体素质发育敏感期。只有根据青少年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特点,***用最佳运动教学内容和方法,才能提高青少年的体质水平,减少运动损伤。在儿童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内,重点发展该项素质。(见下图)
三、了解各项素质的锻炼方法。
1.速度。分为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位移速度。反应速度的训练方法有:听指令指自己的身体器官,听指令蹲下、站立、跳起等。动作速度训练方法有:敏捷梯练习、20秒开合跳计数等。位移速度训练方法有:冲刺跑、下坡跑等。
2.力量。训练方法有跪姿俯卧撑、单杠双手悬吊、跳台阶、单脚蹲起等。
3.耐力。训练方法有间歇跑、中长跑。
4.柔韧。静力性拉伸、动力性拉伸(注意不要用力过猛,容易拉伤)。
5.灵敏。训练方法有8字形跑、躲避发射来的海绵球、听指令向前向后变向跑等。
6.平衡。训练方法有单脚站立、走平衡木、走BOSU球等。
运动锻炼对孩子们正常的生长发育有如此多的好处,但要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和运动时间。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适宜运动。
1岁到3岁的幼儿期:此期要选择能够帮助提高孩子运动协调能力的活动,而且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坚持运动锻炼,要结合一些有趣的游戏进行,同时要注意这一时期的孩子们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因此应该选择一些简单的运动,例如爬行、攀登、跑、跳都是很好的运动形式。
3岁到7岁的少儿期:此期的孩子们更适宜进行室外活动,接受日光浴、空气浴,做操、跑步、打球等。较大年龄的孩子适宜选择以弹跳为主的运动,特别是摸高、跳绳和引体向上等运动对身高的增长都有益,同时游泳、健身操、球类运动、双杠等都是可以选择的项目。应当注意避免选择铅球、举重等运动。
一般来说,根据不同年龄孩子所处的发育阶段,大致可以安排这些运动内容:
5岁前:年龄小的可以安排简单运动,例如爬行,走,跑,跳;年龄稍大的孩子可以学着骑自行车来发展平衡和协调能力;
5-7岁:幼年后的第一个生长发育高峰,但不能承受大强度,长时间运动,这个阶段重点在培养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例如趣味性的滑冰、游泳;
8-11岁:身体已经有一定基础,可以发展孩子的基础素质,但仍以兴趣导向为主,需要注意避免强对抗、高风险的项目,避免出现损伤,影响孩子的兴趣甚至身体发育。
幼儿体育锻炼要坚持什么原则?
学前儿童先天体质的强弱是可以通过后天的营养和锻炼加以改进和提高的。重视小儿体育锻炼对改变儿童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 学前儿童的大脑皮质兴奋状态占优势,而抑制能力较差,他们对新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也喜欢模仿,而且好动;骨骼较柔软,可塑性大;肌肉纤维细,力量弱;心肺功能差。因此,学前儿童的锻炼必须适应他们的年龄和身体状况。 学前儿童的体育锻炼应遵循寓教于乐的原则。对他们应开展一些丰富多样、有趣的运动和***活动,并且应多配合音乐来增加趣味性。幼儿应以灵活性、模仿性强的***活动为主,如拍皮球、捉迷藏、做模仿操和小兔拔萝卜等。 另外,走、跑、跳跃、平衡、攀登、投掷、做操等都适合学前儿童锻炼。家长或教师可带领孩子到儿童公园内练习,但要注意安全,应守秩序,家长或教师不可离开孩子。 学前儿童的锻炼,先要学会基本运动姿势和动作,例如走、站、跑的正确姿态,如何单脚跳、双脚跳等,再进行10米的往返跑;在地面上的长条木板上走,练习平衡能力;两手交替拍皮球,边走边拍球等运动。同时,应利用空气、日光等自然因素开展户外活动。 家长或教师应在孩子活动中和运动后对他们进行细致的观察,有的孩子身体不适或疼痛怕对老师说,有的孩子也说不清楚。因此,在天凉时,应观察孩子是否有打喷嚏、寒战、面色苍白、口唇青紫等寒冷反应;在天气暖和或气温较高时,应注意有无出汗过多及精神萎靡现象。在儿童活动后,应观察其精神状态、食欲和[_a***_]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