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段锦中“攥拳怒目增气力”究竟是如何出拳?
我认为,是应该浑身肌肉紧张,攥拳怒目,将拳慢慢推出去,然后同样肌肉紧张,再慢慢将拳收回腰间。
其他七式练习都是松紧结合,重在舒展抻拔,而攥拳怒目增气力一节,应至始至终都是全身肌肉紧张状态完成,这样可以锻炼肌肉,弥补其他动作对肌肉锻炼的不足。
怎么做好八段锦第七式,攥拳怒目增气力。马步下蹲(这个不用具体介绍,会八段锦都会马步),双手握固,置于两腰侧,拳心对着章门穴,拳眼朝上。
右手向前推拳,拳面向前,用力缓缓前推,心想拳顶千金重物慢慢前推,越推越慢,越推越重,到最后“推不动”为止,手臂不要推直,肘微屈,在推拳时,眼视拳,怒目,越往前推,眼睛瞪越大,咬牙,脚趾抓地。
拳向前推完,全身放松,旋腕。
抓握,又是用力,怒目视抓握之手。脚趾抓地,也是咬牙。
这一式,我很长时间都是练错的,记得多年前,师父都是笑而不语,我也不知道,我就是用的武术的中的握法,而不是握固。
我的印象中,我教小孩子打拳时,很多特别小的孩子都是握拳错误的,四指包裹大拇指,这样打拳很危险,手指骨很容易受伤,我都一一纠正。
现在想想,孩子们这个动作是多么天性啊,生下来的小孩子就这样,人易受惊吓的时候,也会本能这么握拳,当然练拳的除外,拳击动作已经定型了,化后天为先天了。
现在冬天,每早打八段锦是我久来的习惯,网友提到的问题,我也有遇到。
我谈些自己的感受,不到之处,敬请指正!
命门的热气,应该是前面六段动作练习后,身体微微发热的体感,属于正常现象。
尤其是“摇头摆尾去心火”和“两手攀足固肾腰”,这两节练完,腰腹发热,可以理解,腰腹运动动作幅度大,加上练习八段锦这种松柔养生功的时候,大家相对穿的都会保暖些。
练完五六段的动作后,腰部周围一开始发热,紧接着就是“攒拳怒目增气力”,这时候腰腹参与运动明显减少了,而且第七段动作也要求缓缓打出,时间也不短,刚刚发热的腰部开始由热转凉, 情理之中。
我自己在教学中,是不怎么讲经络和五脏六腑的,可能是我是武术出身,非中医,也非纯粹的气功底子,说丹田这些词的时候都很少。
我自己的观点,想不明白,就练,练着练着就通了,身体通了,自然不用劳神其他。
八段锦本人虽练不长,我有些体会,第七式怒目攥拳增力气,第一马步高低各人功力,但一定要扎稳,第二出拳时腰部发力瞪目拳才会有力,第三收拳是要用劲把拳收回来。不知我的体会是否正确,务请各位师父指教。
我看很多人的介绍是错的。这一式很多人都有疑问,有些教练自己也弄不清。其实这是练肾力的。舌抵上鄂,腰力出拳,轻呵吐气,怒目者,神光视拳也。一定要拳腰合劲!最关键是回拳,拳回拧变五指虚掌握拳,用这个势收紧臂上肌肉,气凝于臂,就是有多紧收多紧,慢慢回收至腰,要有感觉拉动一条大船的势,配合呼吸。左右一般,可单独练,尽自己体力吃得住即可。贵在坚持,实有增力强筋骨的功效。
泰拳跆拳道散打等类似的拳法,哪个适合强身健体特别累的健身?
拳击讲究技巧灵活性,比较实用,比较适合无基础的人学,泰拳纯硬碰硬的打法,虽然实用,但要求身体极度抗打,所以要好多年才能练出来,散打没练过,貌似不错,跆拳道表演性最强,要求筋特软,成年人学着费点劲,巴西柔术单挑最实用,但打群架绝对不能用,会死的很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