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爬行”有啥好处?到底如何训练?
刚开始宝宝有爬行迹象的时候都是在原地转圈圈,或是匍匐前进。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怎么锻炼宝宝爬行呢?
1.把宝宝放在床上趴着,妈妈在后面抵着宝宝的脚后跟,一只手往前推,然后回来,又推另一只脚,重复此类动作,让宝宝先熟悉爬行姿势。
2.宝宝趴在床上,宝妈可以用一个色彩鲜艳的东西或是有声音的玩具,在前面吸引宝宝,后面再让一个人推宝宝的脚后跟,引导宝宝爬行。
3.通过模仿训练,宝妈可以跟宝宝玩游戏一,爬行的姿势,宝宝看见父母的爬行姿势,他会跟着学,这样宝宝也容易学会。
注意事项
1.爬行的地垫或是床不要太硬,不然不利于宝宝爬行。
2.吃的太饱的时候不要练习。
可以锻炼他的手脚并用协调能力。
还可以锻炼他的大脑是想怎么样去爬行?
让他了解前后有什么不一样。
锻炼他的体力。
我的孩子之前就是不会爬,然后就直接学走路。非常的容易摔倒。一不小心踢到什么或者走着走着一下子就摔倒了。全身经常有膝盖上,经常会摔,或脑袋上。
所以有机会的话一定要教他学会爬。
宝宝爬行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匍匐爬【7个月左右】。在宝宝5到6个月的时候就可以让宝宝多趴着锻炼宝宝脖子
第二阶段;手膝爬【8到9个月左右】。
第三阶段:手脚爬【10个月】。
整理一片干净、无安全隐患的地毯,将宝宝感兴趣的玩具或物品放置在宝宝可以看到又不会太远的位置。宝宝看到后就会产生想要移动去获取的欲望。宝宝想要拿到玩具就必须翻身俯卧然后伸手够,如果伸手够不着,宝宝就会以他可做到的方式去移动获取。
一开始时,宝宝会腹部贴地往前移动,前肢及后肢都无法用上力。宝妈可以在这时,推动宝宝的脚,鼓励宝宝用力向前移动。逐渐地,宝宝就会慢慢用上肢支撑身体,用下肢蹬地,协调地向前爬行。学习爬行是一个过程,保持每天跟宝宝玩一会,随着身体的发育和不断地练习,他/她很快就会熟练的。
安全注意事项
练习爬行时首要注意的是安全因素
清除宝宝爬行过程中的障碍,特别是一些地面上的尖锐突出物(在硬地板上铺设软垫);
尖锐的桌角或柜角(增加护垫来避免伤害);
留意电插座的危害;
避免宝宝独自练习而可能发生的从高处摔下来或跌落。
只要根据宝宝的发育规律,掌握正确安全的方法,相信你的宝宝也可以成为一个“爬得好”的宝宝。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宝宝睡觉时应该躺着,但醒着时则要趴着。充分的俯趴为宝宝爬行奠定了基础。
1、促进视觉发育,没有爬行和没有充足爬行的宝宝以后出现近视、弱视等视觉问题的几率比爬行充足的孩子高几十倍!
2、充足的爬行对于宝宝的体型和体格影响重大。每天2-3小时的爬行,能够让我们的脊椎、背部肌肉得到这一辈子几乎90%的锻炼量。所以说充分爬行有助于锻炼宝宝的颈部、背部和躯干的肌肉。
3、大量的爬行可以帮助宝宝获得更好的安全感,他们对自己的身体和外部世界更有信心,更主动积极地探索!
4、宝宝可以用一个不同的视角观察周围环境,能通过转头、朝不同角度转动身体来探索世界了。这最终有可能对他的认知发育有帮助。我们身体的左右协调、交叉协调、上下协调几乎都是通过爬行建立起来的。
那么,如何训练呢?
1. 尽早开始让宝宝俯趴,醒着时则要趴着。注意小月龄宝宝在进食后30分钟左右开始,预防溢奶吐奶。
2. 少制止,多陪伴。建议爸爸妈妈自己有限的业余时间尽可能的去陪伴宝宝,提高宝宝的陪伴质量。陪伴孩子不仅仅是在于陪伴的时间,还有更重要的是陪伴的质量。比如和宝宝互动时,比赛爬行,比如爸爸妈妈先爬行,让宝宝模仿。宝宝能够在爸爸妈妈的爬行中学的新技能哦。
不限制宝宝任何行为。对宝宝而言,家里的任何地方都是他学习和探索的空间,爸爸妈妈做好清洁工作,家人只需在旁边看护好就可以了。
3. 为宝宝提供更大更空旷的空间爬行。比如超市、游乐场、操场、草地等。空旷的空间能够让宝宝的视野更开阔,能主动去探索。可以满足宝宝宝宝视觉***的需求和活动的趣味性。宝宝表现给予宝宝及时鼓励。宝宝爬行时爸爸妈妈可以用有声音和色彩鲜艳的玩具和宝宝感兴趣的食物予以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