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于运动,为什么运动员,拳击运动员肌肉发达却不长寿?
嗯!凡是以长寿,养生的运动都以慢,静为主的,如太极,站桩,坐桩,慢跑,坐禅等,以跑步为例,8~9分配速的超慢跑叫养生跑也叫长寿跑(疯魔日本),6分配速的叫健康跑,5分……配速的叫竞速跑,竞技跑,运动只是让身体的各个器官达到应有寿命而已,像心脏好像是30亿次,所以生命在于适度运动,极少听到有高强度运动,极限运动的能养生,长寿的。
蔡龙云,中国武术泰斗、著名的技击家、中国武术九段,享年87岁。
中国拳击界泰斗、“北拳王”张立德逝世,享年93岁。
美国著名拳王阿里74岁。
乔·弗雷泽1944年1月12日----2011年11月7日,67岁。
生命在运动没有错,但并不能保证让每一个人长命百岁,生命的长久,不仅是取决于人的运动,还有遗传,环境,饮食,性格,工作性质等因素。
“拳击运动员肌肉发达却不长寿”,这句话怎么看来都点不对的酸味道。拳击运动最容易损伤的不是长寿问题,而是手指的关节,拇指掌指关节半脱位、掌骨骨折、鼻梁塌陷,这些才是职业运动员常发生的损伤。我有一个职业拳击的朋友,他是损伤眼睛,过天频繁的实战,导致他的眼睛就是一只只有0·5度,因为长期的练习相互击打的过程,太多,太高频率的击打,导致眼睛受伤很严重。
我还认识一位八十年代常练击的运动员,他的牙齿脱落了好几颗,他说那个年代没有太多好的护具,年青人也不懂太多,只想苦练,结果把雅虎打落了好几粒。
拳击的高速发展,得益于训练科学的进步,特别是现代体育学的内容,20世纪50~90年代,是现代拳击训练的高速,科学发展期,随着现代奥运会的发展,参加组织团队越来越多,各国***的重视,拳击也大量借鉴了其它项目的训练内容,新兴科学技术在体育领域的应用,新的训练理论、方法不断涌现,运动训练理论有了很***展,先后形成了一般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和专项训练理论,运动员体能训练、心理训练,个性化训练受到了普遍重视。
全面、有效且终身坚持的运动锻炼才能延长健康寿命。全面是指有氧运动为主,肌肉力量和柔韧性锻炼为辅的全面运动锻炼。有效是指有氧运动达到中等强度以上,每周三到五次,每次30~40分钟,肌肉力量锻炼涵盖主要大肌肉群,胸背腿肩和腰腹核心。终生坚持是指活着就要运动锻炼不停止。不管是运动员还是普通人,能够做到以上三点的运动锻炼,都能够促进身体健康,延长健康寿命。当然合理膳食、戒烟限酒和心理平衡也很重要,也是个人能够控制的健康相关因素。做不到以上三点的运动锻炼,即使是身体素质超强的运动员,也不会获得比普通人更长的健康寿命。
生命在于运动是正确的。就是罪犯坐牢,也有放风的时间活动活动。但运动锻炼是要科学的,和专业知识。并非想当然拼命锻炼就获宝了。有些职业为了生计,那就没办法拼命拼搏,当然是对身体不力,过度透支生命能量获取回报。酒色财气量力而行当然是对啰!
生命在于运动,被奉为健康养生求长寿的金句,奉为教条,我认为这句话有其正确性,也有其严重弊端,还害人不浅,看身边许多人信其教条,热衷于运动锻炼的老人,大多数人有患了不可逆转腿疾病,滑膜受损,半月亮板磨损,关节磨损,经络拉伤,行动不便,坐轮椅也很多,运动病受害人群庞大,任何事都要一分为二看问题,走极端问题多。运动与健康有关,运动与生命无关,野生运动的动物肯定活不过动物园圈养的动物。坐办公室的人群,平均寿命肯定比低端体力劳动者寿长,这是铁定的事实。长寿是多种因素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