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患者应该怎样更好的养护心脏?
不同于普通心脏疾病,由于心力衰竭发生的本质为心脏舒缩功能障碍,导致心脏射血能力减弱,在治疗上一方面需要增加心脏的收缩力,让它有能力将更多的血液泵出去;一方面在保持重要器官不发生缺血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少血容量。所以,对心力衰竭的患者而言,为了不给心脏增加工作负担,需要控制水、钠等的摄入量,除此之外,心衰患者还应合理运动,以避免因缺乏运动而引起肌肉失用性萎缩,更重要的是长期卧床或缺乏运动,会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当然,部分药物也可增加运动耐力,比如芪苈强心胶囊,具有增加心脏收缩力的作用,使心脏每分钟射血分数增加,可为骨骼肌的运动提供充足的血供,有助于增加运动耐力,可提高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不过,若心衰患者没有发生急性心力衰竭的情况下,应根据自身的耐受情况合理运动,以增加自身运动耐力。
心力衰竭怎么恢复?
心力衰竭怎么恢复
心力衰竭的恢复需根据病因进行治疗,遵医嘱短期应用改善血流动力学药物、延缓心室重构药物等,平时应注意改善生活及饮食方式。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由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所导致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心衰患者主要通过改善生活及饮食方式、病因治疗、药物治疗等促进疾病恢复,具体措施如下。
(1)改善生活及饮食方式:患者宜低脂饮食,限制钠和水的摄入,肥胖者应减轻体重,戒烟限酒。严重心衰伴明显消瘦者,应给予营养支持。失代偿期患者需卧床休息,多做被动运动,预防深部静脉血栓形成。稳定的慢性心衰患者可步行每日多次,并酌情逐步延长步行时间。
(2)病因治疗:对常见心衰诱因如感染、心律失常、肺梗死、贫血和电解质紊乱的治疗。积极治疗心肌炎和心肌病,治疗高血压及其靶器官损害,控制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等。
(3)药物治疗:患者应遵医嘱短期应用改善血流动力学药物(利尿剂、洋地黄、血管扩张剂等),以改善心衰症状;长期应用延缓心室重构药物治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等),以改善衰竭心脏的生物学功能,减少心衰住院和降低病死率。
本内容由山西省中医院 综合内科 副主任医师 王建萍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实话可能会伤人,但我无法说谎!
心力衰竭的治疗难度极高,已知的领域中没有百分百恢复的办法,这也意味着很多心衰患者无法恢复,只能通过相关药物进行控制,延缓病情恶化速度。
但万事无绝对,虽然无法挽救所有心衰病人,可部分心衰患者是可以通过合理治疗,来达到临床治愈的效果,恢复以往正常的生活状态。这部分患者的情况比较特殊,他们虽然也是心衰,同样在心功能上有着不同程度的损伤,但致病源头却有着天壤之别,简单来说:“可以找到主要致病源,就可以恢复”。
主要是以药物控制为主,生活饮食方面的改变为辅。
患者长期坚持服用一些相关药物,根据作用大概分为三类,强心、利尿、扩血管。
目的在于暂时性提高心脏功能,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延缓病情恶化速度。
主要是探查病根,清晰全面了解疾病的形成,在众多心衰患者群里,主要分为两个类型,一个是长期心肌缺血造成的心功能损害,还有一个是心脏结构变化造成的心功能损害,前者恢复的可能性较高,后者的治疗难度就比较高了,因为心脏结构的变化很难逆转。
我们需要确定其脊柱病灶的位置和程度,然后对其进行去除,随后对长时间受压***的神经系统进行调控,使其解除神经兴奋性,重新扩张血管,强化心肌活性,恢复以往强劲的心肌血供,从根本上打破恶性循环的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