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物质过剩的时代中保持极简?
我们总是在什么都没有的时候,想得到一些东西;在有了一些之后,想得到更多;
而在什么都有了之后,又希望和什么都没有时一样幸福。人永远不会满足。
在物质匮乏年代,我们不断做加法——添置家电、家具、装饰品、电子产品,再买辆车……这“全副武装”的过程能给人幸福的满足感。但现在,走进满满当当的房子,我们只会觉得很多东西都是累赘,功能重复,打扫费事,虽然也会跟风购买潮流新品,但是一再地添加物质,已经很难***我们的神经,让我们获得从前的满足,就算有满足感也只能持续越来越短的时间。承载的物质越多,心灵反而越沉重。
极简主义的活法倒是可以拯救我们繁冗的心。与其说是“化繁为简”,不如说是“学会放手”更恰当。对当下的自身的重新认识,对当下的生活重新定义。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专注地追求某几样有限的事物,放弃可有可无徒为虚荣的物品,简单生活。
问问自己,有几张***?能不能减少到一张借记卡一张***?手机多久换一个?是旧的真的不能用了还是为了跟风?参加的饭局是虚于应酬还是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添置衣物是为了贪便宜凑单还是因为足够上等可以充分使用?即时通讯app有几个?是不是每天疲于应对信息被无数次群聊打断而无法专注一件事?关注八卦和所谓网络热点是否多于国家大事?手机上的APP是否少而精?
极简主义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可以是吃素,可以是穷游。可以是不吃晚饭,求舒适不求品牌。生活上节衣缩食,精神上环游世界。简单说,极简主义不是不消费,而是,改变消费的方式。就像科技的真正意义不是为生活提供无穷的商品,而是让每一件产品都丰富到你不得不缩减其它产品。
不追求奢华的生活用品,够用就行,用多余的钱去充电,去提高自己,去供养兴趣,去追求自由的精神享受。
当你发现内心已经不那么容易为外界所动,你就真正成了一个自由者。
我认为在物质过剩的时代中保持极简的生活方式很有必要,那么极简主义要做到哪几点呢?
1.不做无效的社交,应酬,把更多的时间留下家人,陪伴家人,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2.不追求奢侈品,不追求大品牌,穿着简洁、追求干净、舒适的自我体验。
5.过滤一些没有价值的文字,有时间可以看看今日头条
6.和饮料相比更爱喝茶,与奶茶相比更钟情于水果
7.绿色出行,不买车,坐公交地铁
8.服装颜色不超过3种,更喜欢黑白配
9.把时间用在擅长的事情上,把复杂的问题简化处,简单的问题模式化,模式的问题系统化。
很简单,这个时代都是攀比心最强的时代,尤其对于女人来说更为明显,但攀比毁了多少人的心智,以为所有的物质满足了就是幸福,最为漂亮的女人,其实她们内心更空虚,而幸福离她们越来越远,所谓的幸福是从心而发的,不是外在的
从当下直播卖货的热度,就能窥见,物质消费已经统治了许多人。“长草”“拔草”成了许多人的日常,***、花呗、借呗统治了你的消费世界。物质过剩,确实成为必然的生活常态!
当物质享受成为生活的负担,促使你拼命赚钱,然后换成一堆堆砌外表的物品时;当购买成了生活的乐趣,你的精神生活在某些程度上,已经显得有些贫乏了。被物质所累,也是一种病,就像香港电影《购物狂》一样,需要从精神层面,进行疏导和治疗。
当你真正能放弃外在的装饰,放弃呼朋引伴的生活,更多时间独处和思考,整理多余的生活用品,规划未来的工作和学习时,会分散掉更多对多余物质需求的渴望,保持极简或许就不再是梦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