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石症自我治疗方法?
罹患耳石症,建议平时生活规律,注意休息,避免疲劳,不要剧烈运动,平时生活中千万不要登高,防止耳石症防止导致跌倒摔伤发生,适当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促进内耳功能改善症状,以免内耳淋巴突然充血水肿发生,如果是症状严重,最好到医院复位治疗。
耳石症怎样预防?
很多人以为眩晕是颈椎病引起的,反复就诊治疗效果不佳,严重影响生活,却不知罪魁祸首其实是耳石症。
耳石症多发于四十岁以上的成人,女性多见。
主要表现为处在某一特殊***就会诱发眩晕,如低头、翻身时突然一阵天旋地转,有时伴恶心呕吐,几秒钟到几分钟眩晕症状消失,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和不便。
(网络图,仅供参考)
湖北省荆门市石化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陈健主任医师解释,耳石症的主要原因是:内耳的半规管内的“石头”在正常情况下附着在前庭系统的椭圆囊和球囊上,当头部位置发生变化时,这些“石头”掉到半规管内***毛细胞,造成平衡感受的紊乱,因此会感到“天旋地转”。
(网络图,仅供参考)
这个病其实并不复杂,只要诊断清楚,进行手法复位,效果立竿见影。
手法复位操作:首先双手把持患者头部向一侧转头,然后迅速仰卧头向后悬垂,接着把头部转正,继续向另一侧转头并翻身,最后坐起。
(问答编号2017-09-29)耳石症是指耳科中的一种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专业称呼是良性位置性阵发性眩晕(BPPV),在我们专业领域的讨论中一般不称呼耳石症,但为了让大家容易理解,下面就沿用民间的称谓吧。
耳石症是一种高复发倾向的疾病,在一次发作后的一年内再复发的概率约15%,30个月内的复发率约是30%。反复出现眩晕症状的患者在耳石症所有患者的一半。对于任何一种复发性疾病来说,如果想要预防首先就得能控制病因,而和耳石症发病有关的因素繁多,比如年龄,性别,是否有偏头痛,是否使用过耳毒性药物,是否有糖尿病、高血压,是否吸烟等有关,对于个体而言,很难去针对病因来预防。
耳石症的治疗主要是手法复位为主,而手法复位难以被患者及家属掌握,对于短期内频繁发作的耳石症患者(确定除外其它原因眩晕)来说,***用前庭习服练习(Brandt-Daroff练习)是有可能减少发作次数。
有关前庭习服练习的方法主要如下:
第一步,坐在床旁(身旁要有亲属保护,以免坠地)。
第二步,向左侧转头45度,快速向右侧躺倒,如无眩晕维持此姿势30秒,如有眩晕待眩晕消失再做下一步。
第三步,快速起身恢复到第一步的坐位,维持30秒。
第四步,向右侧转头45度,快速向左侧躺倒,如无眩晕维持此姿势30秒,如有眩晕待眩晕消失再做下一步。
第五步,快速起身恢复到第一步的坐位,维持30秒。
上述全套练习每日2~3次,根据患者症状、耐受性等个体情况,每组一套动作重复6~1 0次,练习可以一到两周。
耳石症非常常见,是引起中老年人眩晕的第一位原因。在人类的内耳有很精巧的结构帮助人体感知运动速度、位置以及平衡,耳石和耳石膜就是这精巧结构的一部分。正常情况下,耳石位于耳石膜上,当人体运动时,耳石在耳石膜上按照一定方向摆动,给大脑传输运动***信号。但是当耳石从耳石膜上脱落,进入内耳的淋巴液中,耳石的不规律运动就给大脑传输了错误的运动信号,导致耳石症。 耳石症有一个比较绕口的学名:良性位置性阵发性眩晕,很好的概括了其发病特点。“眩晕”是当人体平衡系统出现障碍时对空间定向产生的运动幻觉。患者会感觉到天旋地转,或者出现摆动、摇晃感,与此同时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大汗等迷走神经激惹症状。耳石症患者的眩晕症状多由***变化或头位变化诱发,即“位置性”。有的患者突然摆头,或者晨起时一翻身或起床,随即感觉到天旋地转、不敢睁眼。有的患者诱发眩晕的症状和固定动作有明显的相关性,如仅向一侧转头或眼睛向一个方向看时诱发。耳石症引起的眩晕持续时间往往较短,呈“阵发性”,但是该症状可以反复发作,多次发作后症状可自行减轻,甚至自愈,即“良性”,意思就是这个疾病有自限性。如果症状不能耐受,手法复位已经成为治疗耳石症的重要方法。 目前尚没有明确方法预防其发作,但是应该完善相关检查除外其他疾病,并且明确可能与耳石症相关的诱因,如后循环缺血、外伤、中耳炎、过度疲劳等等。患者可以对起病前或起病时的诱因进行总结,并根据自身情况尽量避免。
耳石症目前无根治的方法。比较常用的有手法复位,镇静剂。手法复位的目的是让耳石从半规管出来,最好重新回到原来的位置。然而,我们无法固定它,所以耳石依然会再次飘入半规管。镇静剂适合于发作期,少量使用,能立即缓解症状。
小医认为,耳石症的预防最为重要。首先是避免头部剧烈晃动。第一次发作是非常难受的,以后再次发作就没那么难受,但是也应减少发作次数。避免头部剧烈晃动就能减少发作。动作宜缓慢,尤其是头部。不要打排球,羽毛球,快跑,旅途颠簸均不宜。其次,避免头部受凉。洗头应立即暖风吹干。头部受凉是诱发因素。还有就是避免情绪过于激动。
关注三线小医同名微信,专业医生给你专业建议。
耳石症是临床上导致眩晕的常见病因之一。据统计,耳石症导致的眩晕约占因眩晕、头晕而就诊病人总数的1/3 以上。这么一说可能耳石症已经眩晕的最常见病因了。长话短说,我们来了解[_a***_]什么是耳石症。
1、定义
耳石症又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正常情况下耳石是附着于耳石膜上的,当一些致病因素导致耳石脱离,这些脱落的耳石就会在内耳里游动。当人体头位变化时,这些半规管亦随之发生位置变化,沉伏的耳石就会随着液体的流动而运动,从而***半规管毛细胞,导致机体眩晕,眩晕的时间一般较短。这种症状的出现常与位置变化有关,故现阵发,这就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2、分类
原发性耳石症是没有明确原因的耳石症,约占耳石症的50~70%。继发性耳石症可有明确病因。一般说来头部外伤或内耳手术继发耳石症较为多见。
3、常见症状
耳石症是最常见的前庭疾病,特点是某一特定位置运动后出现短暂的眩晕,可见于各个年龄段。耳石症最多见的主诉是躺下、床上翻身、屈身或仰视时出现眩晕。比如起床、家务劳动、运动健身等。眩晕的周期可以是数小时至数周,个别案例可达数年,眩晕可周期性加重或缓解,眩晕的变化较大,严重者于头轻微活动时即出现眩晕,间歇期可无任何不适,或有头晕、眩晕发作后可有较长时间的头重脚轻及飘浮感。
4、治疗
耳石症的治疗目标是通过改变患者头部位置,让脱落的耳石重新回到原来的地方,使它不能再***神经末梢。但是应该指出的是一旦出现眩晕症状的患者应首选神经内科就诊,在基本排除脑血管疾病等严重疾病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到耳鼻喉科就诊。治疗方法大致包括:
①手法复位:是治疗耳石症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