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器材”都属于医疗器械吗?
医疗器械应属于医治病患,医院里的各种器械基本属于医疗为主的范畴,以治病救人为目的。
保健器材是应用于强身健体功能性器械。基本是健康人群健身为主,康复为辅的工具。
一已之见,直觉而己。不完整是必然,望业内人士指教为盼。
保健器材有眼保健器材、催眠仪器,颈部保健及颈部牵伸器材、肩背、腰、腿部按摩、发热等理疗设备、足浴***等足疗设备,是用于调整锻炼身体的器材。
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
进口方面,市场调研数据显示保健康复用品进口总额为16.89亿美元,占比3.4%。上海是中国唯一一个康复医疗器械进口额超过1亿美元的地区,达到了1.46亿美元。虽然中国在康复医疗器械的生产和出口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在某些高端技术和产品上仍需依赖进口。此外,从2015年到2019年,中国康复医疗设备的进口额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从15.06亿美元增加至23.5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1.80%
很多人习惯于把健身俱乐部里的健身器材、小区里的运动器械、体育用品商店里的各种运动器械、各种按摩器具、康复及治疗仪器等统统都称为“保健器材”,那到底“保健器材”属于医疗器械吗?
谢邀。在大家的印象中,认为健身会所里的健身器材、小区里的运动器械、体育用品商店里的各种运动器械、***器具和康复及治疗仪器等,就是“保健器材”,其实这种分类是错误的。
其实,在《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中并没有保健器材定义,符合条例有关医疗器械定义的产品,就应作为医疗器械管理。作为医疗器械管理的“保健器材”即医疗器械产品,必要有及生产许可证方可销售。
保健器材属保健器械,不存在危险性,自己就可以操作,自己能控制,属于自我保健的范畴。而医疗器械属于检查和治疗的器械,需医护人员的操控,存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