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训练中,做力量训练有泵感和酸胀感,为什么休息一会就消失了?
做负重训练时,会以募集更多的肌纤维为主要目的在规划动作,当肌肉感受到比较***的抗阻力时,就会有局部充血的状态,使肌肉围度暂时看起来大了一圈。
而组间休息的意义也正是在于此,简单来说,在一定的强度下,你不在组间进行短暂的休息使肌肉疲劳缓解一下,就很难进行接下来的训练。
如果你用一组12-15RM的重量,建议休息45-60″;
如果你用一组18-20RM的重量,同样建议休息60″左右;
另一方面来说:
重量越大、需要的时间就相对要长,如果你的训练是要冲击大强度,那么组间不能低于2分钟的休息;
如果只是常规训练,一般在60-90″;
所以,休息时间是跟着健身目的而随时调整的。
学过材料力学吗?
材料有弹塑性,在弹性变形范围内,随便拉,它都能恢复原状,可以重复使用。
如果超过“屈服极限”,那就“废了”,回不去了。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训练中出现泵感说明你训练的很到位,休息一会就消失了也是正常现象,下面我来简单解释一下。
什么是泵感
我们在做力量训练的时候,会出现肌肉紧张的感觉,肌纤维处在紧绷状态,我们称之为泵感。训练中出现泵感说明锻炼非常有效。在这期间体内正在进行能量的输送,大量的能量和血液涌入肌肉中,为我们训练提供力量。
泵感消失 通常这种泵感不会停留太长时间,有几种原因。
1. 训练间歇过长,在训练中如果间歇的时间过长,身体将会进入休息状态,停止输送血液进入到肌肉中。
2. 糖原不足,在训练之前没有吃足够的糖原,当糖原被消耗光的时候,也会减少泵感时长。
3. 身体疲劳,在我们身体情况不佳的时候,身体消耗的太大会导致迅速疲劳。这时会出现疲软现象。怎么训练也不会有感觉。这时需要休息。 总的来说泵感的消失应该出现在训练之后,如果在训练中出现这种问题,可以参考上面三条答案。
至于酸胀感,训练中我们将肌肉破坏,期间会产生一些乳酸,但是通常不会当时有感觉,一般在1-3日之内酸胀感明显增加,称之为延迟性酸痛。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训练其他部位,或者选择休息,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您。
不请自来的回答你的问题,我分享的是我个人走过来的经验,应该可以帮到你。
看你的状况健身也许不到一年吧?
简单的来说集中练习某个部位的肌肉,只要动作不走位,都会有撕裂感觉,你这种情况我也遇到过,其实就是你锻炼方式不规划的原因,比如说胸肩背腿手臂二头肌,都是需要分开练习的,每个肌肉群至少60到90分钟。分开练习的好处,肌肉可以更好的休息同时达到增肌的目标。你说的也许是你过度练习某个部位造成的,这样不可取,肌肉还没有从一次撕裂休息修复过来,你再练一次或者每天同一个部位都是胸,肯定是这种情况。我以前每天练胸,后来的某一天我才发现,我错了,我开始从新规划训练计划,不到三周时间,肌肉明显大了一圈。
说白了,练习某个部位太勤了不好,分开最好。我两天练胸,中午一小时,晚上半小时。背两天中午一小时,晚上手臂跟肩部半小时。腿两天中午一小时,晚上腰腹练习半小时。我是一天两练,第二天再次练习的时候那感觉过瘾,呲牙咧嘴的明显胜过一天练习一个部位。你可以试试,练习重量必须得随着体重而增加,效果更加完美。
一次力量训练效果的好坏跟肌肉泵感有直接关系,泵感强烈的训练,效果就更好。
当然也不能完全追求泵感,你用20rm来训练和10rm来训练都会得到非常好的肌肉泵感,但是我们要达到非常好的肌肉充血感可能10rm就可以了!
这就需要我们在训练时候合理的安排动作。给目标肌肉安排的动作顺序,对泵感的影响很大,不合理的顺序会让泵感很快消失。
比如练胸
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动作,一般以六个动作为例:包括杠铃动作和哑铃动作。
先从复合度比较高的动作开始,杠铃卧推放到哑铃卧推前面,哑铃卧推放到器械夹胸前面。
这个顺序复合我们肌肉疲劳程度,不累的时候就用大重量,累的时候换轻重量。
再就是注意训练节奏,[_a***_]时候要快一些,还原时候速度要慢一些。不能一味地追求负重和数量。
比如卧推下放时候就属于离心收缩,这时候放慢速度有利于肌肉更深一点的***。
你们怎么看待现在的健身行业?
这是目前的朝阳产业,现在的节奏越来越快,大家什么都想错过,什么都要挤时间,最后把健身锻炼的时间挤没了,好在很多人都慢慢意识到了这个情况,健身房晚上挥汗如雨的人越来越多,随着健身意识的深入人心,相信健身行业会越来越好。
以我个人的了解是,收费不一,标准不一,水平参次不齐。蒙事的多,专业的少,我常去的健身房男女教练有二十来个,真正有水平的有三个,边学边教的还对付的有两三个,剩下的全是混子,不知在哪培训了半个月就上岗蒙钱去了。也真有一些人去找教练不看水平只看长相的,只能说各取所需吧。
小编通过数据查询得知:
2019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10.25%,同比增长0.46个百分点,呈现稳步上升态势。同时,目标到2020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要达到 20%,2030 年要达到 30%。国民的健康素养在不断提升,对健身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在这样的前提下社会不断推动着健身行业的前行速度不难看出国家在政策扶持已经地方的扶持方面做出很多贡献,相对其他行业健身行业对于国民身体素质的提升无疑是最大,所以相对其他的投资我觉得投资这样的行业是很有前景的更加偏主观一点,当然,现在很多智能健身硬件的进入,整个行业确实在往量化健身效果方向发展,也给用户带来更多极致的体验。
另一个方面,如今人们工作压力大,需要寻找方式释放自己的压力,健身就成了不错的选择,人们对身体健康的关注度是远远其他行业的需求
健身是很广义的,目的不同所以自己都有对健身的定义!
1 健康为目的,比较适合大众,心肺功能提高,肌肉力量、耐力,身体柔韧性,身体成分;
现在生活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大多能拿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愿意动手和动腿,所以患运动缺乏症的风险增加(随然遗传也占到15%-20%),比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关节病、等。
提高我们心肺功能的好处:心肌变大泵血能力变强,每次泵血量加大,血管弹性变好,使静态心率降低,最大摄氧量增大,肺活量变大,氧气利用率提高,为身体器官输送营养物质的能力变强,带走身体血管和代谢产生的垃圾能力变强,消耗多余的热量,减少患肥胖疾病的风险!
提高肌肉力量、耐力的好处:提高我们的机体免疫力,基础代谢变快消耗多余热量,维持我们的形体,增加我们的力量、耐力,在生活和工作中有更充沛的精力,保护我们的关节。
锻炼柔韧性的好处:我们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关节活动受限,可以完成生活中各种姿势,在锻炼中也有不可忽视的意义(训练姿势正确、准确,提高训练效果),俗话说筋长一寸延寿十年,所以长期坚持很有必要!
身体成分:让我们的体重、体脂、水分、肌肉、骨量、腰臀比例、基础代谢都在正常范围内,我们的机体就能更健康工作时间更长!
当然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条件占50-65%,生活大环境占20-25%,遗传占15-20%,10-15%取决于我们的医疗条件和卫生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