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皇帝的后妃有多少?
明太祖朱元璋当上皇帝后,要大臣研究历代后宫制度。大臣奏报说:“周制,后宫设内官以赞内治。汉设内官一十四等,凡数百人。唐设六局二十四司,官凡一百九十人,女史五十余人,皆选良家女充之。”朱元璋认为上述人数太多,当朝应比唐朝减少一百四十余人。
明朝后妃不定编,但清朝定编。清朝康熙以后,后宫典制大备。规定皇后一人,皇贵妃一人,贵妃二人,妃四人,嫔六人,贵人、常在、答应、学生无定数,分居东西六宫。当时叫做名分,其实嫔以下的等级名分,并不严格,也有变化。
清朝后妃最多的是康熙帝和乾隆帝。康熙帝有记载的41人,乾隆帝有记载的29人。最少的是光绪帝,只有一后(叶赫那拉氏)、二妃(谨妃和珍妃)。东西六宫中每一座宫院,有一个正位,或皇后,或皇贵妃,或贵妃等。其他妃、嫔、贵人、常在等按照等级,分住东西配殿等房间。皇帝一般是不到六宫就寝的。被侍寝的妃嫔,要到皇帝的寝宫,如乾清宫东暖阁、养心殿后寝殿等,侍寝后回到自己原住的宫院。
作者:金满楼
作为天下至尊,皇帝富有四海,出于爱国爱家的责任,把江山传给后代子孙是历代皇帝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为此,皇帝广置妃嫔,四处授精,以确保子孙满堂、人丁兴旺,播种工作常抓不懈。为此,各朝各代都对后妃制度有严格的规定。
据记载,在上三代夏商周之前,原始部落的群主夫人仅三到四个,夏朝后增为12人,商朝又增至39人,实现了***跳的飞跃。
到周朝后,“天子后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女御。”这就是121个嫔妃了,够周天子忙乎的。
这还算好的,到秦汉以后,那就不知道多少个,仅秦始皇殉葬的,就有上千后宫佳丽吧?
至于汉朝,后宫三千人,除皇后外定制十四等,如昭仪、婕妤等,除十四等之外,还有上家人子、中家人子之类,脏唐臭汉,名不虚传。
唐宋以后,大体以汉制为底本,各有增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