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军队二战单兵伙食怎么样?
二战日军是一支规范的工业化时代军队,伙食后勤供应强于当时的中国军队。
日军伙食比较不错,食品体系形成规范,日军所到之处专门设有“后勤经理部”,保证伙食来源。
日本兵夏天有水果供应,没事还有多余***弄一点野味。
这张让中国人看了就生气的照片,反映的就是日本兵到中国的村庄抢夺老百姓的家禽,作为自己的加餐。
日本的军粮主要是稻米,以及味噌、盐,通常在打仗时每人每天的食粮是米四合五勺到***、盐一勺、味噌二勺,以及水一升。
味噌汤,日本“和食”料理中的必备品之一。基本原料包括味噌、柴鱼粉、豆腐海带这几样东西。韩国菜里面的“大酱汤”乍看上去与其相似,但原料不一样。
味增汤
第一类是预先大量加工好、可携带的即食食品(携行食),主食有握饭团和晒干的米饭,以及各种饼类。
相比日本国内的平均食品消耗,二战日本陆军单兵伙食的标准还是很不错的,尤其是与中国的军队相比,能够提供包括肉食罐头在内的一系列野战食品,基本能保证热量。美军登陆瓜岛,日军已经建成的就有冷冻厂并存储了几百箱啤酒。
后期国力下降之后,变成以当地掠夺为主。日军最主要的问题是不重视补给,没兵站等一系列的配套建设,造成前线经常得不到及时的补充。
当然与西方尤其是美军相比,那是没法比的,二战几个国家加在一起也没法跟美帝比啊。
总体来看,日军的伙食水平还是相当不错的,但肯定也随着后期战局的恶劣变化而降低了标准。
1938年4月5日,日本陆军发布了《军人战时给予规则细则改正》,最终给出了了二战时日军的供给标准。
基本定量:精米660g,精奶210g,鲜肉210g,蔬菜600g,泽腌类渍物60g,酱油0.08L,盐5g,砂糖20g,茶叶3g,清酒0.4升或甜食120g,烟20支。
可以看出,这兼顾了日本人的口味,比如一定数量的腌菜,甜食,味增,同时也确保了营养均衡。
侵华战争爆发后,为了减少粮食运输补给量,陆军下达了所谓“现地自活”的运动,例如种植蔬菜,饲养家禽,同时更多的就是劫掠中国居民的粮食和家畜,就是经常在***作品中看到的鬼子进村,而且日军也可以通过来自国内家人和不同协会的慰问袋获得给养。
当然进入1942年后,由于日本军队对太平洋的制空权和制海权的日益丧失,来自国内的补给量当然也随之下降了。那个时候,很多太平洋岛屿上的日军只能基本自给自足,比如在新不列颠岛,当地的日军和日侨种植了旱稻和番薯,同时还有茄子,南瓜,大豆,萝卜,香蕉等果蔬,所以能够生存下去。但有的岛屿土壤贫瘠,那就非常惨了。比如帝汶岛,当地土地贫瘠,瘴气肆虐,所以当来自瓜哇岛补给路线被切断后,当地日军就陷入悲惨境地,将棕榈芯和树皮都几乎吃光了。而在一些被彻底封锁的岛屿上,不光动物被吃光了,甚至还出现可吃战俘的现象。
在不同的地区日军的伙食也不同,因为很多都是因地制宜的。
比如在热带地区,他们就会将很多可食用植物块茎和脱水小米煮成粥,在东南亚战争初期,他们就经常用自己手上的饼干之类的交换当地人的新鲜水果,当然后来更多的是自己种植果园或者直接抢,而在海边的话,在没有受到封锁时,他们也可以从海中捕获章鱼和鱿鱼。
很多陈旧的历史被现今的国人有意或无意的遗忘,在不明就里中盲目的疑问:“那是的中国那么多人,三个打一个都打不过吗?”,但战争的确不是人多就能占得优势的算术题,也不是当时的中国武装缺乏战斗意志品质,众多因素决定这一切。
今天,【谭谈世界史】就日本侵略军单兵伙食补给,来分析日寇为什么能够具备如此高的战斗体能,而这一切,仅旨在还原那段真正的历史,不吹嘘不诡辩的客观还原一切。
日本自幕府时代开始,单兵食物配给就有了可延续性标准,各个势力都遵从着这个不成文的统一标准,每个武士每顿一个紫菜叶子包米饭,用味增和盐作为调味,俗称饭团。
直至明治维新,日寇的单兵补给仍然维持着幕府时代的标准,单兵每顿仍然伴随着大米饭就味增的传统,但1874年的一场战争改变了这一切,日寇借口牡丹社***入侵我宝岛台湾,并吞并琉球,由于伙食配给单一,导致士兵营养不良,病死士兵是战死士兵的32倍。这一情况反馈至日酋大本营时,日寇单兵伙食改善计划得以制定,新的每餐方案包括“饭团一个、鱼干、英式饼干及牛肉罐头”。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寇大本营面对中国幅员辽阔并多样的地缘地貌对单兵体力及身体营养需求,于1938年4月15日发布了《军人战时给予规则细则改正》对军人在口粮定量标准进行了修正,日本军方根据近一年以来在中国的实际作战经验,提高了日军士兵伙食和肉类的定量标准,如此制定了日军之后7年多的标准伙食。
日军基本伙食定量为:
其实这个东西千万不要去查资料又什么大米多少、肉多少、还香烟茶叶的歇歇吧。那只是用来挽回面子的一组数据而已!即便是二战后勤最给力的美国也经常会出现“断顿”的情况。
按理来说不管是德国日本这些侵略国家在战争之初他们的日子还是很好过的,日本在全面侵华之前,他们占领的东三省,那时候的日子应该是最美的,后勤充足也能跟的上,即便不是以战养战日本国内也能顶得住,那时候的确可以说是吃的好喝的好。
但是全面开战尤其是发动太平洋战争之后,日军的日子就开始不好过了,各种***给养消耗迅速,日军为了掠夺各种***不得不在东南亚还有太平洋多个战场上进行鏖战,其枪炮都不够吃的更不用提士兵的了,那时候日本国内的经济状况也已经开始糟糕透顶,很多国民都开始在为生计担忧。
然而日本还是奉行以战养战之策,也就是说吃的用的都从百姓口中抢的,抢到什么吃什么,有什么就用什么。有部剧反应一个情况是比较真实的,就是说日本后期从国内供用的牛肉罐头,被八路军打了伏击,后来打开一看只是一些杂和面加麸皮跟牛血,然后在搅上一些调味品这就是牛肉罐头,那时候就说明日本已经无力继续支持战争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