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一直都听说人不可能同时左手画圆右手画方是真的吗?
印象很深刻的记得,射雕英雄传里,古灵精怪的黄蓉就可以同时左手画圆右手画方,而老实憨厚的郭靖却怎么也做不到,最后他有没有做到我也不是很记得了。
自己拿起笔试看看,我自己是可以同时完成这个动作的,难道我也是绝顶聪明?哈哈!其实不要把注意力放在一只手上,分散它,让它同时控制两只手,你就能一手画圆一手画方了。这个技能锻炼的是左右脑同时控制左右手的能力,手脑协同作业,会将大脑锻炼的更加聪明,手的协调能力也更好。黄蓉教郭靖这个,肯定也是这个用意了!
射雕英雄传里老顽童的“右手画圆,左手画方”独门功夫真的能做到吗?
左手画圆右手画方实际上是大脑在执行两个任务,正常人是无法实现的。首先控制“画画”这个运动的是大脑皮层的运动中枢,运动中枢对称地分布在大脑的左右半球。神经中枢是神经细胞灰质(即胞体)的***,它们对信息作出处理发出指令,通过白质(即轴突)传递到目标细胞,轴突***成束形成皮层脊髓束,就是下图中的粉色线束。
韩非子言:“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说一心难为两用。然而唐人张鷟《朝野佥载》有条目记载:“元嘉,少聪俊,右手画圆,左手画方,口诵经史,目数群羊,兼成四十字诗,一时而就,足书五言绝,六事齐举。代号神仙童子。”何止一心两用,都一心六用了。
总而言之,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我们应该以敬畏之心去对待我们所未知的事物。
“双手互搏术”究竟有多牛?
双手互搏,算是金庸***里最被高估的武功了。我用一个词来评价,那就是“华而不实”。
双手互搏的原理是什么?一心二用。入门从一手画圆一手画方开始。运用到实战中,我能想到的就是左手使一种功夫,右手使另一种功夫。这就是金庸在***里借郭靖之口解释的,内力不能增加一倍,但招数上占了大便宜。
但问题是,一个招数不仅仅体现在进攻的左手或右手上。比如最简单的一招“黑虎掏心”,你用右手进攻时,左手的防御也是这一招的组成部分,并不是说你把本应进行防御的左手换成另一个动作,就相当于使出了另一招“白鹤亮翅”。
事实恰恰就是,如果你左手使“白鹤亮翅”的左手动作,右手使“黑虎掏心”的右手动作,你就根本不是使出了“白鹤亮翅+黑虎掏心”,而是既没使出完整的“白鹤亮翅”,也没使出完整的“黑虎掏心”。两个残招,满是破绽,实战中这样干,尤其是面对势均力敌的对手,这是找死。
这个简单的武学道理,周伯通、郭靖、小龙女这样的武学宗师想不到,不可能。这和珍珑棋局一样,是金庸想当然了。
就像AlphaGo对战五个人类棋手,人类是占不到便宜的,五合一的棋力反而低于五人之中的任何一人。
我能想到双手互搏最有用的情景,只有在以少打多的时候。两个人夹攻你一个,左支右绌,应对两种不同的进攻方式,这时候一心二用确实就很管用了。所以和金庸***写的不同,双手互搏反而是利于防守而非利于进攻的。
归根结底,双手互搏只是周伯通在被囚禁的几十年里,百般无聊,进行众多武学实验的其中之一。在这个过程之中,周伯通就像喜欢搞一些奇葩发明的日本奇葩发明家一样,做出的这些实验,有少数几个具备实际价值,更多的只有实验性。
它最大的价值,也许就是陪伴周伯通打发那些漫长的无聊时光吧。
周伯通被黄药师困在桃花岛十五年,百无聊赖中创出此术。常言道:“心无二用。”又道:“左手画方,右手画圆,则不能成规矩。”这双手互搏之术却正是要人心为二用,一神守内,一神游外,双手使不同武功招数。临敌之时,将这套功夫使出来,分进***,那便等于以二对一。 (
左天下武功,维快不破,左右互播一遇上葵花宝典也得歇菜,能克制左右互播的还有独孤九剑,后发先至,六脉神剑,你根本就打不到人家,北冥神功吸死你,化功***,化死你,凌波微步,你最不到人家,
周伯通在桃花岛创左右互搏,本是为排遣寂寞,从未想过以之与人打斗,是郭靖提醒他:“将这套功夫施展出来,那便是以两对一,可有用得很啊。”
周伯通听后,将这套功夫从头至尾在心中想了一遍,马上大为兴奋,因为他明白过来,若以这套分身双击的功夫对敌,自己实已是天下第一,“黄药师、洪七公、欧阳锋武功再强,能打得过两个老顽童周伯通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