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过最残忍的诗是什么?
宋代刘宰的《野犬行》:
野有犬,林有鸟。
犬饿得食声咿鸣,鸟驱不去尾毕逋。
田舍无烟人迹疏,我欲言之涕泪俱。
村南村北衢路隅,妻唤不省哭者夫,
父气欲绝孤儿扶。夜半夫死儿亦殂。
尸横路隅一缕无。鸟啄眼,犬衔须,身上那有全肌肤。
叫呼伍伯烦里闾,浅上元不盖头颅。
过者且勿叹,闻者且莫吁。
生必有死数莫逾,饥冻而死非幸欤。
君不见荒祠之中荆棘里,脔割不知谁氏子。
苍天苍天叫不闻,应羡道旁饥冻死。
诗歌首先用徘徊不去的犬和鸟,引出饥荒的村庄,这个村子“田舍无烟人迹疏”,萧条万状。
接下来写了一个家庭的惨剧:“妻唤不省哭者夫,父气欲绝孤儿扶。夜半夫死儿亦殂”,首先死去死去的是妻子,妻子死去时,丈夫哀哀哭泣,但接下来,他也做了泉下之鬼,只剩下孩子孤零零一个。到了半夜,孩子也死去了。
“尸横路隅一缕无。鸟啄眼,犬衔须,身上那有全肌肤。”不着一缕的尸体无人收敛,便成了饥饿已久的鸟和犬的美食。描写的细致,让人不忍卒读。
更可怕的是下面几句:“过者且勿叹,闻者且莫吁。生必有死数莫逾,饥冻而死非幸欤。君不见荒祠之中荆棘里,脔割不知谁氏子。苍天苍天叫不闻,应羡道旁饥冻死。”
意思是说,如果看到这场全家冻馁而死的惨剧,不要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的,这在如今的世道,还算好的呢!你看看“荒祠之中荆棘里”,那被“脔割”的,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他们恐怕还羡慕这些饿死的人吧?
脔割是什么意思?就是碎割,瓜分,比如《五代史志》中描述凌迟之刑,就有“轻刀脔割”的描写。
饥荒之中的“脔割”是指什么?便是最惨不忍睹的“人相食"的情景,甚至,这已经不只是灾民之间偶然的、自发的行为,它甚至有了组织、有了市场、成了规模化的:
自靖康丙午岁,金狄乱华,六七年间,……盗贼、官兵以至居民,更互相食。人肉之价,贱于犬豕,肥壮者一枚不过十五千,全躯暴以为腊。老瘦男子之“饶把火”,妇人少艾者,名为“不羡羊”,小儿呼为“和骨烂”,又通目为“两脚羊””
日本贵族女子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
谢邀!
电视中每每看到优雅的日本古代贵族女子,时常令人羡慕。但其实贵族的生活非常繁杂且不自由。首先是着装十分的麻烦。当时流行的衣装都是十分厚重的,正如大家都知道的鼎鼎大名的十二单。十二单,是日本贵族女子的正装,将十二层不同颜色的刺绣单衣叠穿在一起,看上去华贵无比,实则是一种负累。这些衣服加起来一共有10~20公斤重,厚度姑且不论,光重量而言,就足以让人寸步难行。很多贵族女子还会根据季节的不同,搭配不同的单衣,这些单衣叠穿在一起,最多的可达20多层。其重量和热度,真是不言而喻了。其次在饮食方面贵族的吃食可能还比不上平民。当时的贵族崇尚吃素,以食肉为耻,肉食被认为是下等人才会吃的东西。日本贵族公卿当时主要是以米饭、饭团腌菜等为主,更甚者,一天只喝一点粥和米汤,并且一天一般只吃两顿。这就导致很多贵族身体虚弱,动不动就会晕倒。
还有就是梳妆打扮,由于贵族们闲暇时间比较多,所以他们都比较好打扮,并且是男女都很好打扮。画眉染齿是一定要的,他们到了一定的年纪,就会将自己的眉毛尽数拔去,并用墨汁画上蚕眉,以显示美丽。染齿则是用一种染料将自己的牙齿染黑,这种染料是将铁屑浸入酒、茶和醋中制成。不仅对身体有害,时间久了还会腐蚀牙齿,所以这些贵族基本上一开口就会散发出一种不好的气味。而那些涂抹的粉也是带有毒性的,贵族们会用***将脖子以上的部位全部涂成白色,这种***主要分为三种,分别是米粉、铅***和轻粉(水银制成),相比起米粉而言,后两者更贵但是也更加细腻,贵族基本上会选用这两种,使用时间久了,就造成了慢性的铅汞中毒。
此外,女子的头发也是不得不提的一件事情,平安时期贵族女子的头发极长,基本上平均可达3米左右,最长者可达7米,所以洗一次头就是非常麻烦的事情。因此,贵族的女人们并不会经常洗头。所以盛行熏香,其目的是遮掩身上散发出来的不好的味道。
说到这里可见作为古代贵族女子,虽然生活闲暇但并非自由。有太多的规矩管制着自己。况且古代女子地位低下,只是作为主人身份的象征。可谓身不由己,很难根本性的改变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