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前期能吃苹果吗?
首先要说是的,不管是糖尿病前期还是已经确诊了糖尿病,没有什么食物不可以吃,也没有什么食物可以大吃特吃,需要进行的饮食控制是指各种食物合理搭配,确保全天摄入的总热量不超过身体需要的总热量。
具体到您餐前血糖6.57,餐后两小时8.1,是可以吃苹果的。实际上,您这种情况不是吃什么或是不吃什么就能控制血糖,而应当多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才能真正地防患于未然。
所谓糖尿病前期,是指空腹血糖在6.1-7.0mmol/L或是餐后2小时血糖7.8-11.1mmol/L,虽然没有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但已经高于正常的血糖水平,如果不及时干预治疗,将很快发展为糖尿病。
而干预治疗最有效的手段就是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比如每天坚持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简单地说就是要做能出汗的运动,而饮食控制上要注意几个问题:
- 控制主食的摄入量 一般情况下将米面等主食的量控制在每天5-6两(干重)
- 限制脂肪的摄入量 饮食清淡,少吃或不吃肥肉等脂肪含量高的食物
- 多吃新鲜蔬菜 以绿叶蔬菜为最好,每天食用量不应低于500克
- 适当吃水果 可以选择含糖量低的水果,如柚子、猕猴桃、草莓、梨、苹果等,每天100-200克,在两餐之间来吃。
苹果的糖含量为13.4克/100克,血糖指数是36。在常见的几种水果当中,苹果的升糖指数算较低的了,因此很多医生也推荐糖友食用。“一日一苹果,医生远离我”,这句谚语并不是没有根据的。
酸味苹果有助降血糖
首先,苹果因富含食物纤维,可吸入大量的水分,降低人体对糖分的吸收速度,以此达到调节血糖的作用。
其次,苹果含有的类黄酮在降血糖方面起着关键作用,1个苹果中含有类黄酮约30毫克以上。类黄酮对人体健康有益,可降低患心脏病和癌症的风险。有研究可证明↓
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人员,对20万人的饮食习惯进行了长达24年的跟踪研究。这些人在研究开始之初都未患糖尿病。
但在研究期间,共有12600人被诊断出了糖尿病。其中,研究者发现,每周吃至少5个苹果者,患糖尿病的风险比那些从不吃苹果者低23%。
加拿大新斯科舍农学院研究人员曾经对苹果皮和苹果肉分别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苹果的调脂降压功效比绿茶和蓝莓等“超级食物”更好,其原因主要得益于多种抗氧化剂和类黄酮复合物。
此外,英国东英吉利大学研究人员发表在《糖尿病护理》杂志上的一篇论文称,摄取大量类黄酮化合物会显著降低Ⅱ型糖尿病女性患者心脏病发作的风险,而经常食用富含类黄酮的食物也有助于糖尿病患者的健康。
糖尿病或是前期都可以吃苹果,但要注意量控制。
糖尿病饮食在饮食选择主要是选择升糖指数(Gl)低的食物,Gl低于55低指数优先选择,55-70算中等,大于70算高指数。
糖耐量异常可以通过饮食和锻炼来控制吗?需要注意什么?
糖耐量受损是公认的糖尿病危险因素,国际和国内都有大量研究结果证实对其干预的有效性,可以预防或延缓糖尿病的发生。
国内研究: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的潘孝仁教授,于1986年在我国大庆率先开展了针对糖耐量受损人群的生活方式干预试验的研究。经过6年的观察,糖耐量受损人群通过接受饮食和(或)运动锻炼干预,使2型糖尿病的危险降低了30%-50%。
国外研究:
芬兰的糖尿病预防研究于1993年至1998年纳入了522例中年、超重的糖耐量受损个体,并按照研究中心、性别和OGTT2小时血糖水平进行分层。所有入选糖耐量受损个体均被随机分为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组和常规生活方式干预组两组。
强化生活方式的目标是:
(1) 中等强度的运动锻炼每日30分钟;
(2) 饮食中脂肪含量占每日摄入总能量的30%以下,饱和脂肪酸含量低于每日摄入热量的10%;
(3) 每日至少摄入15g/1000kcal的膳食纤维;
(4) 体重降低5%(建议体重每周下降0.5-1.0kg)。
葡萄糖耐量减低(IGT)和空腹葡萄糖受损(IFG)是指在正常血糖与糖尿病之间的一种中间葡萄糖异常代谢状态;葡萄糖耐量减低(IGT)和空腹葡萄糖受损(IFG)都是糖耐量异常的表现。糖耐量异常人群是发生2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葡萄糖耐量减低(IGT):需做75g无水葡萄糖耐量试验才可确诊,其是空腹血糖正常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曲线介于糖尿病与正常高限血糖之间的一种糖代谢异常。
空腹葡萄糖受损(IFG):是指空腹血糖高于正常而低于糖尿病诊断标准即在5.6-6.9mmol/L之间的个体。
糖耐量异常阶段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可使其部分转为糖代谢正常,也可应用抗糖尿病药物使其好转。
在生活中给糖耐量异常人群几点小建议:
2、 戒烟限酒;
3、 减少添加糖的摄入量(添加糖是指人工加入到食品中的糖类,具有甜味特征,包括单糖和双糖,常见的有蔗糖、果糖、葡萄糖、果葡糖浆等。[_a***_]的白砂糖,绵白糖,冰糖,红糖都是蔗糖);
4、 增加蔬菜摄入量,主食宜粗细搭配;
5、 限制饱和脂肪酸摄入量(多存在于动物脂肪和乳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