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个月全马比赛,我该怎么训练?
不知道你现在的水平(之前跑过的最远距离是?这次的成绩目标是?),平常的训练量,身体状态如何等。
只是分享下我如何79天完成首马的经历,希望对你有一点帮助。
四年前开始跑步。迄今,我已完赛27场马拉松,成绩在业余里算不错的。但我最难忘的还是首马。
就那么莽撞地报了名。不是迷你马,而是总长42公里的全马。要知道,除了体测我已多年没跑过420米。
老鸟都说,要准备一年,要循序渐进,还要配合体能训练——可离比赛只有70多天了。
只求完赛,估算了下,不太困难:
关门时间6小时,平均配速8分半。就是说,前半程若能2.5小时跑完,后面徒步也够了。因而,目标就简化了。
慢慢加量,40天后我第一次尝试了半马。赛前,又跑了两个半马。
就这样,首马挑战成功了,尽管踉踉跄跄。
由此,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想去哪,径直从哪开始。要允许自己不完美。
谢谢邀请。
每一位马拉松爱好者都期待用一场全程比赛来检测自己的跑步成果,我也不例外,但是,认真备战全马比赛也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一般需要三到六个月,乃至于更长时间,最后一个月进入最关键时期。
首先在训练上要提前四周左右进行最后一次30至36公里的长距离训练,配速是比赛中的配速,使身体接近透支,然后让身体逐步恢复,从这个时间一直到比赛都不要进行比这个强度和量再大的训练,从倒数三周开始从训练中进行降强度减量,半个月可以进行一次半程的轻松跑训练,目的主要是利于身体的恢复为主。
其次,开始准备与比赛有关的其他事项的准备,比如参赛鞋的磨合及比赛服;订火车票、住宿;查询比赛地的交通和领物须知;从作息和饮食上为比赛进行调整,以适应比赛的要求。
练书法怎样用于日常书写?
这个问题拿书法专业术语来说,就是如何由临到创。
临解决的是学习的问题,创解决的是运用的问题。学习书法就是要学习古人写字的方法,并运用到我们要写的内容中去。
如何实现这一过程,可以从三方面努力:
1、背帖。将字帖上的内容依靠记忆写下来,不要求完全一致,抓大放小,细节可暂时忽略。
2、集字。从字帖中找出一些字组合成新词,自己进行字组创作训练。先从两三个字开始,逐渐增加,直至集字成篇。
3、仿意。按照字帖的风格,自己试着书写其他内容。
由临到创是个熟能生巧的过程,练多了,自然就会了。相信你会进步很快。
更多文章及作品点评,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练书法怎样用于日常书写?
1、背临:靠记忆写出自己临写过的字。
2、部首:更多的字可能还没有临写,或者是帖中就没有此字,部首的组合应用是很有效率的方法:区别上、下、左、右、重叠。
3、笔画:最快速的应用,笔画有准绳就可以改变自己的书写质量,自然书写是根本,加上结构知识运用,这就是说为什么有的人没怎么练能写一手好字的原因:笔画准绳和自然书写。
每个人的情况都会是不一样。
自己经常使用的方法是如下步骤:
读帖时候记忆:在脑海有按笔顺的大约写法,每一笔的起行收和下一笔的连接动作。
第一次临写时可以一笔一笔写(结构不会很准确)
比较与原帖的区别,想到改进的地方记住。
第二次是对着第一次临的笔法一气呵成写完一个字(凭记忆的结构),有好多笔画的笔法是要在一气呵成才能写出来的(势和速),本来法帖的字也是一气呵成的。
硬笔的还行,软笔书法在如今作为日常书写不太可能了。要不为什么有人用毛笔抄写四大名著成为新闻了呢.
硬笔的书法最好先练习一段时间软笔,知道基本的笔画后间架结构后再开始练硬笔。在日常写字的时候有所控制,并且写完后最好回看看。大概的总结一下。慢慢来。
这个问题是有一个很大的话题!
现在很多书法爱好者,把书法当作纯艺术,于是有了各种各样的“作”和矫情,而强行剥夺了书法本来的技能——写字。
即便是公认的大书法家赵孟頫也说了:日数万字。
曾国藩留下了近130万字的《日记》不也都是日常书写吗?
书法第一要义的应用场景就是日常书写,并非仅是书法作品。书法即日常书写!
1,首要解决笔法——即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