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佩莱在,鲁能为什么不引进像阿奇姆彭、小摩托、巴索戈类型的球员,来组成“一高一快”?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鲁能现在的技战术是围绕佩莱,边路45℃斜传找佩莱,佩莱可以作为支点给队友做球,也可以作为桥头堡解决问题,但是现在鲁能真正缺少的是可以串联的10号球员,像莫德里奇,其他的有丁丁,蒂亚戈,克罗斯,伊涅斯塔等.小摩托等是长传反击,节省中场纠缠,速度快,单兵作战能力强的黑又硬,适合整体实力不强的弱队,并不适合现在的鲁能战术.鲁能现在最应该解决的是中场组织不利,缺少一个传威胁球的球员,从今年引进的费莱尼,从效果上来看,还没有起到攻守兼备的效果,以我个人的看法,撤下吉尔,上格德斯,费莱尼,佩莱,我觉得效果上绝对好于现在“进攻攻不上去,防守又百般漏洞”的现状
首先,阿奇姆彭,小摩托,巴索戈这种类型的球员属于速度快,单兵作战能力强的反击型球员,适合的是像重庆、河南这些目前***用更加实用的稳守反击型的球队,后场囤积重兵防守,伺机快速反击,利用个人速度和能力乱中取胜。
而最早的山东队在殷铁生时代,依靠宿茂臻、唐晓程通吃联赛,将一高一快打法发挥到极致。但随着外教多年的***以及球队的发展,如今的鲁能已经摆脱了防守反击的战术选择,从外援配备等各方面更多的是讲究控球;且在联赛层面更多的是面对***取防守反击的对手,因此,更多的考虑是如果在阵地战中发挥球队的战术水平,因此,在最基本的战术选择层面,就不会考虑阿奇姆彭这类的球员。
其次,从近两年的鲁能队来看,如今对佩莱的依赖越来越大,将高中锋战术作为目前的主要打法。中后场长传中锋以及利用边路下底传中是目前的主要进攻手段,而如此简单粗暴的打法也是李霄鹏指导饱受诟病的主要原因。在这种打法下,鲁能更需要的是塔尔德利这类既能够串联前场进攻,又能够依靠中锋的支点作用射门得分的球员。
综上所述,这个问题的答案非常简单,阿奇姆彭这类球员需要开阔的反击空间,在目前的鲁能的战术中并不适用。
鲁能真正缺少的是中场***,蒿俊闵太软,金敬道也挑不起来重任,卖了吉尔,买个奥斯卡,比埃拉类型的进攻型中场,加上蒿俊闵金敬道辅佐,鲁能能提升一个半档次。国安球迷留。
谢谢您的邀请!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因为回答了好了,基本就能解释目前鲁能的现状。那么鲁能为什么不选择引进阿奇姆彭、小摩托(费尔南多)、巴索戈这种类型的球员以配合佩莱、组成鲁能传统的“一高一快”呢?
第一、李霄鹏的认识,决定了鲁能的战术定位。李霄鹏18赛季从马加特手里接过鲁能教鞭的时候,鲁能的外援配置是佩莱、西赛、吉尔、塔尔德利,中途将西赛换成格德斯。最常规的外援组合,李霄鹏将外援固定为佩莱、塔尔德利、吉尔。之所以引进格德斯,应该是作为塔尔德早的备胎。
由于该赛季的成功,以及塔尔德利续约失败,李霄鹏认为鲁能应该加强的位置是后腰。特别是看到恒大的保利尼奥、国安的奥古斯托以至上港的艾哈达多夫耀眼的贡献后,带着曼联后腰光环的费莱尼来到了鲁能。在李霄鹏的眼里,有了费莱尼,鲁能也能打出这中超3强一样的成绩,甚至与之在争冠竞争中一较高下,至少在18赛季结束时是这样。说不定,在李霄鹏的设想中,有了费莱尼、佩莱、吉尔这3外援,鲁能中超夺冠也不是梦想。
在李霄鹏的战术体系中,吴兴涵、金敬道、蒿俊闵的本土“三驾马车”,再加上费莱尼,绝对是一个豪华中场,配上后起之秀的后腰刘军帅,这完全能够填平塔尔德利离队所带来的坑,甚至实力不降反升。再说了,塔尔德利神经质的起伏不定的表现,也让鲁能认同了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的观点。基于这个认识,鲁能的前场“三叉戟”一直没有出现,这也就很好解释了格德斯一直被摁在板凳上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