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上自卫队是干嘛的啊?他们平时伙食咋样呢?
分享专业知识,奉献原创精品,我是兵说,欢迎关注!
作为世界四大料理国之一的日本,在伙食上自然是不会亏待海上自卫队。他们认为:吃得好十分重要,能保证人员的“必要营养补给”,“维持体力”和“保证战斗力”。2017年,日本海上自卫队在***更新了自己的食谱。食谱中有五大类可供选择:咖喱饭,日本料理,中华料理,西餐和甜点。
1.咖喱饭不必多说,除了印度人,日本人也是世界上咖喱的狂热“粉丝”,咖喱饭由于其高能、快捷的优势,在海上自卫队也成了最优选择。
2. 当然,其他的日式料理也作为热门选项,出现在海上自卫队的餐桌。比如京都牛肉饭,各类烧烤,手卷,甚至在闲暇之余可以来一顿丰盛的寿喜锅。如果不是在忙碌的中午,其它日式料理也绝对不输咖喱。
3. 作为邻国的中华料理,由于口味差异不大,也经常出现在海上自卫队的餐桌,但由于日本人清淡的饮食习惯,江浙菜系和南方小吃更受欢迎。螺狮粉,担担面,小笼包这样方便快捷又不失美味的食品,也受欢迎。
4. 一些简易的西餐和甜点也受海上自卫队欢迎,原因同样是方便、快捷。
“日本海上自卫队”(Japan Maritime Self-Defense Force,缩写JMSDF),国内一般简称为“日本海自”。简单说日本海自就是日本国的海上武装力量,也就是其它国家的海军。
二战结束后,旧日本帝国海军被勒令解散。1947年颁布的《日本国宪法》(也称为“和平宪法”)中宣布“日本将放弃武力”,日本的所有武装力量只能用于本土自卫。
1952年4月26日,日本在保安厅之下成立了“海上警备队”。其骨干力量都是旧日本海军的军人,装备由美国负责提供(要付钱的)。1954年7月1日,日本颁布了《防卫厅设置法》与《自卫队法》。因此,保安厅警备队也随之改名为防卫厅“海上自卫队”。
日本海自旗帜(继承自旧日本海军的旭日旗)
虽然没有“海军”的名号,但是无论日本宪法中怎么强调,日本海上自卫队都已经是事实上的海军了。朝鲜战争的爆发和冷战的开始,使得已经凉透的日本海军得以用另一种方式复活。在美国不遗余力的扶持之下(日本是除美国外第一个装备宙斯盾系统的国家),现在的日本海上自卫队已经是一支世界上重要的海上力量。
旧日本海军的伙食就远远好于当时的“陆军马鹿”们,哪怕战局急转直下,陆军马鹿们勒紧裤腰带的时候也没有丝毫改变。军官们的午餐为西餐,小兵们也能吃到西式的糖果点心等。
其实各国海军的伙食都很不错(仅次于空军飞行员)。现在日本的自卫队员都是“特别职的国家公务员”,伙食自然不差。位于舞鹤市的第四技术学校,(厨师培训基地)就专门为日本海自培养厨师。
军用运输机上的厕所是什么样子的?
军用运输机大多是没有厕所的,有的也是只是一些简易的替代性东西,比如放置一两个塑料桶啊等等。在特殊的情况下,是可以后续安装上去的,比如我国运-20在这次战疫紧急非战争任务中,就是临时加装了成型的简易厕所,主要是方便给运送的医疗人员提供一个较为舒适的乘机环境,这只是一个特例。
很多人对于军用运输机上是否有厕所的问题甚是纠结,认为没有厕所的话,大型运输机执行长距离飞行任务,机载人员是如何解决生理三急问题的呢?其实很简单主要有两种方法。第一种就是上文提到的临时加装模块化简易厕所或者放置一两个塑料桶就可以解决问题。这种方法实际上使用的概率并不是很大,主要是考虑到机内空间的问题,一般的货物投送、人员运输任务是很少搭载临时厕所的,所以就有了上述的运-20抗疫投送中的特例。
第二种方法就是节食,从飞行前一天晚上开始,机组人员开始控制调节饮食,最大限度的降低次日飞行过程中的生理问题。这一点曾在央视走近轰-6K轰炸机部队的报道中提到,轰-6K在执行远距离巡航训练的时候,飞行员从前一天晚上就开始调节饮食,作为飞行训练的一个必修科目而展开,也是最佳的处理方法之一。
在长距离飞行任务中,解决饮食问题相对要简单的多,一般机组人员都是吃一些高能量的食物,至于饮水都只是保持嘴唇湿润即可,绝对不会是向我们平时那般暴饮暴食;再讲到机载人员的饮食问题,多以比较干燥的食品为主,当过兵的人都知道我军野战食品的套餐谱系。
其实对于军用运输机来说,在搭乘人员的状态下,长距离飞行谁最难受,机上搭载的人员最难受,机组人员基本上都有相应的训练,而对于机上搭载的人员就没有那么好受了。我个人第一次乘坐伊尔-76就遇到比较尴尬的问题,当时我们是从新疆库尔勒机场起飞飞往青海格尔木,中途三个多小时航程,其实也不算是很长,但是不争气的尿急,让我是坐立难安,我也曾尝试找过卫生间,最终硬生生的在机舱内转悠了两个多小时,那个场景至今记忆犹新。
所以在这次抗疫投送中,运-20特意为医护人员加装了机载模块化厕所,最大限度的保证整个飞行过程中的舒适性,也是一种比较人性化的考量。据悉我国在研发运-20的同时就推出机载模块化厕所以及厨房,以供不时之需。
如厕是人类最基本的生物功能,但在飞机上这种事却一点都不简单,尤其对于执行紧张作战任务的军机来说,它们很难有民航客机那么安静平缓的飞行环境,上厕所可从来不是件轻松事,厕所环境也实在是简陋的可以。
实际上大部分飞机是不配置厕所的,飞行员们在进行漫长的长航时飞行任务前,一般会事先排空身体并降低食水的摄入,避免任务时产生难堪。
真正的战斗任务很难给人以上厕所的时间,还往往超过飞行员的预料,比如美空军“野鼬鼠”中队的丹·汉普顿中校就曾经在回忆录《F-16蝰蛇飞行员》里,描述过自己在伊拉克战争中的长时间任务经历,他驾驶一架F16战机执行了超过8小时的对地压制任务,水米未进。
比起F16这种小战斗机,军用运输机的环境还是好不少的,毕竟是大飞机,空间足够,也不存在战斗机那样紧张的厮杀。但这些运输机也只能说“有厕所条件”而已,想与大型宽体客机的厕所一样舒适,完全是痴心妄想。
比如我们熟悉的伊尔76,这种苏联设计的军用运输机的根本就没有厕所,所谓的厕所只是一小块布帘子幔着的空间,里面放着个简易大白桶,空间极为局促,别说蹲下去开大,站着尿准了都难,飞机一晃就花洒大地了。
除了飞行员二所,伊尔76还设计有乘客厕所,不过这种厕所被“模块化”了,苏联人专门设计了一种可安装的“载客模块”,让运输机随时变为客机。安装了载客模块的伊尔76别说厕所,连厨房都有。只是这种模块基本就是昙花一现,我国11年用伊尔76撤侨,飞机里用的还是特意给乘客安装的临时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