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爬行”有啥好处?到底如何训练?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宝宝睡觉时应该躺着,但醒着时则要趴着。充分的俯趴为宝宝爬行奠定了基础。
1、促进视觉发育,没有爬行和没有充足爬行的宝宝以后出现近视、弱视等视觉问题的几率比爬行充足的孩子高几十倍!
2、充足的爬行对于宝宝的体型和体格影响重大。每天2-3小时的爬行,能够让我们的脊椎、背部肌肉得到这一辈子几乎90%的锻炼量。所以说充分爬行有助于锻炼宝宝的颈部、背部和躯干的肌肉。
3、大量的爬行可以帮助宝宝获得更好的安全感,他们对自己的身体和外部世界更有信心,更主动积极地探索!
4、宝宝可以用一个不同的视角观察周围环境,能通过转头、朝不同角度转动身体来探索世界了。这最终有可能对他的认知发育有帮助。我们身体的左右协调、交叉协调、上下协调几乎都是通过爬行建立起来的。
那么,如何训练呢?
1. 尽早开始让宝宝俯趴,醒着时则要趴着。注意小月龄宝宝在进食后30分钟左右开始,预防溢奶吐奶。
2. 少制止,多陪伴。建议爸爸妈妈自己有限的业余时间尽可能的去陪伴宝宝,提高宝宝的陪伴质量。陪伴孩子不仅仅是在于陪伴的时间,还有更重要的是陪伴的质量。比如和宝宝互动时,比赛爬行,比如爸爸妈妈先爬行,让宝宝模仿。宝宝能够在爸爸妈妈的爬行中学的新技能哦。
不限制宝宝任何行为。对宝宝而言,家里的任何地方都是他学习和探索的空间,爸爸妈妈做好清洁工作,家人只需在旁边看护好就可以了。
3. 为宝宝提供更大更空旷的空间爬行。比如超市、游乐场、操场、草地等。空旷的空间能够让宝宝的视野更开阔,能主动去探索。可以满足宝宝宝宝视觉***的需求和活动的趣味性。宝宝表现给予宝宝及时鼓励。宝宝爬行时爸爸妈妈可以用有声音和色彩鲜艳的玩具和宝宝感兴趣的食物予以引导。
宝宝会爬是一件好事,那宝宝不会爬就一定是坏事了吗?
这可不一定。
①和宝宝一起爬
妈妈在前握着宝宝两只手,前后交替向前移动,爸爸在后握住宝宝两脚,与妈妈同步向前推。注意,不要让宝宝顺向爬,右手伸出时,要推左脚,左手伸出推右脚。
如果婴儿不会把肚子离开床面,不会用四肢支撑身体,父母可把手放在宝宝胸腹部,轻轻用力向上抬起,也可用长毛巾兜起,让婴儿用四肢支撑,再帮助向前移动。
②爬向妈妈
妈妈在前面引导婴儿向前爬,一边拍手一边说:“宝宝快快爬到妈妈这里来。”当宝宝要向前爬时,妈妈张开手臂迎接婴儿,做出拥抱孩子的动作,嘴里不断说:“宝宝爬过来,让妈妈抱抱。”
父母堂为您科普:
宝宝爬行扩大了视野和活动范围,极大的拓展了宝宝***集信息的范围和渠道,对思维逻辑的创建,未来构成孩子完整的“复合性逻辑思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爬行还很好的促进了宝宝四肢协调动作的发展。
1.有助于协调能力发展:
要有效地完成爬行动作,必须在感官讯息、手、眼以及脚的协调配合下才行。因此爬行过程中所接收的良性***可促进宝宝空间智能的发展。宝宝也因爬行而知道自己身处何处,如何避开障碍物,有助于抽象概念的形成,将来有益数理学习。此外爬行可***内耳或前庭系统,有助维持平衡感。
2.促进大动作及精细动作发展:
爬是宝宝的一项重要活动,需要用到不同的肌肉群,可锻炼躯干以及四肢的肌肉,使宝宝学会走路后,不易摔跤,增强动作的灵活性,也有益于宝宝骨骼和神经系统的发展。
3.累积生活经验:
爬行提供了宝宝早期主动探索和尝试独立的机会,在实际接触周围的环境和人、事、物的过程中,宝宝的认知能力得以发展,能学习生活上必需的技巧,激发不同层次的思考,积累生活经验。除此之外爬行还有助于左右脑的均衡发展,发展理解与记忆能力。
既然爬行的好处那么多,那要如何训练宝宝爬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