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数学方面的能力?
我作为小学一线教师来说说我的看法。
数学的学习我觉得从三方面着手:
一、概念。概念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核心,学好概念是学好数学最重要的一环,有些学生学习数学困难,概念不清是最直接的原因,他们不能理解概念,就无法应用概念和转化概念。概念的学习要重在理解,不能死记硬背。
二、计算。计算是数学最基础部分,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一份试卷中80%以上的题目是需要计算的,怎样提高计算呢,首先要弄清算理,然后要勤加练习,日日练,并持之以恒,达到准、快、好,并从中培养数感。
三、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即应用题,要注重一题多解,并要弄清每道算式计算的意义,先分步算式,再综合算式。
以上是我的个人见解,希望能帮到你!
孩子的数学思维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天生的自身智力占90%,二是后天的培养开发10%。教了这么多年数学1一4年级也很难把控那些学生数学思维好,但一到56年级就明显有了区别,思维好的学生就浮出水面了,有的家长就会发疑问我的孩子1一4年级数学就没下过90分,到了5年级6年级成绩一直上不去,孩子也努力,就是成绩不理想,我要说的是到了56年级数学更需要的是思维,而不是简单的计算,所以全靠天生的智力。
一、 一年级培养好良好的学习习惯。幼儿园的学习是学中玩玩中学,对孩子不会提过高的要求,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步入了正式学习的阶段。这时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领孩子走上正确的学习轨道非常重要,对今后的学习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一年级培养得好,孩子今后的学习就会很轻松,而且效率高成绩好,老师家长也会更加轻松。所以聪明的老师和家长都会特别注重一年级孩子的习惯培养。从课前准备,怎样听讲,怎么坐,什么时候眼睛该看哪里,怎样倾听,完成练习后认真检查继续思考,回去后先完成作业再玩,作业时要专心,要认真审题……等等方面都要老师和家长耐心培养。
二、 重视计算能力的培养。现在人们用计算器计算非常的方便,所以教材中普遍都降低了计算教学的难度。但数学中大多数题目都与计算有关,所以一定量的计算练习,可以提高平时作业的速度和正确率。如果你每天坚持花5分钟进行计算练习,那么你每天课堂上和课后所有数学作业可能会快20分钟甚至更多,所以计算练习花的时间不会加重孩子的负担,反而会减轻孩子的负担。
三、 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是非常注重理解的,有的学生只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不问原因,表面上会了,其实只学了皮毛,没有学到本质。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这种现象,家长不仅要看孩子作业会不会做,还要多问问孩子是怎样想的,只有解题过程和道理讲清楚了,才算真的理解。
四、要有一定量的练习。练习量的多少是由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水平决定的。练习量过少,往往也会加重学习的负担。我们经常发现这样的现象,考试回去家长一问,每条做错的题目孩子都会,家长就觉得孩子学习没问题,就是太粗心了。其实这种情况大多数不是粗心,就是学得不好。因为对于知识的掌握,我们是要求达到熟练的程度的,什么叫“熟练”?首先速度要很快,其次正确率要很高。所以如果考试或作业经常出现各种错误,基本上就是学习的程度还不够,需要加以练习。
四、 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能主动做到这一点的学生学习效率都是比较高的,自主学习的能力都比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