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引起单腿肌肉萎缩,怎么训练单侧下肢肌肉?
视频加载中...
【栏目简介】
“你关心的话题,由三甲医院权威专家来解答”——《健康情报局》是一档由光明网独家出品的大健康科普品牌栏目,创办于2016年6月,获得了国家卫生计生委授予的“健康中国”创新传播栏目奖,并受邀成为“中国医疗自媒体联盟”成员、北京市中医药立体传播联盟品牌栏目等。
【本期嘉宾】张洁 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腰间盘突出是腰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导致髓核从破裂处突出,并压迫到旁边的神经根,造成神经根水肿、粘连,从而产生腰疼,腿麻、坐骨神经痛等症状。
从上文的名词解释我们可以注意到关键的一点就是—髓核破裂突出压迫到神经根。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下肢肌肉萎缩也是同样的发病原理。
通常大家都把这种情况称为神经性肌肉萎缩,加之大多数人在检查出腰椎间盘突出症之后都会选择休息,运动量大量减少,因此出现了肌肉萎缩的情况。
1、腰骶神经根受压、腰骶神经根一旦受压或受***回出现不同程度的失调、传导障碍,所支配肌肉的运动无力,神经营养状态不良,活力低下,久而久之就会导致所支配肌肉萎缩,此外还可以表现肢体不稳怕凉等症状。
2、废用性肌萎缩。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由于坐骨神经疼,使病人在行走或站立时就很自然的多以健肢来负重,而患肢由于不敢负重,行走及其他活动明显减少,长时间肌肉得不到锻炼、代谢减慢,自然就会萎缩。
不过具体是不是腰骶神经根被压迫需要经过准确的临床检查和核磁共振检查。如果确定是由神经压迫所致,则首选应该听从医院和医生的治疗建议进行治疗,而不是选择进行肌肉锻炼。如果不是神经压迫所致或压迫不严重,则可以进行运动和手法治疗,不过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大都需要通过检查确定突出的具***置才行。
在恢复治疗方面,首先可以根据具体的检查结果进行一些理疗,比如牵引,针灸,按摩等,一方面有不错的缓解症状的作用,也可以有一定的促进神经控制功能恢复的作用~
至于运动疗法,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取一下建议:
从题主的询问及症状描述来看,个人认为解决的重点首先应放在问题的本质上,即腰椎。若是突出已很大程度地缓解甚至痊愈,好,咱们这时着力治疗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症状。治标不治本绝非是目的;再者,如果过多地关注肌肉萎缩而忽略了其它影响,治疗效果也将事倍功半。另:题主是否存在其它损伤、惯用侧与非惯用侧的差异呢(绝大多数人右侧会比左侧更发达)?
言归正传,腰突之所以引起对应下肢一定程度上的肌肉萎缩,主要原因是患侧规避与健侧代偿。若神经被挤压,还会出现窜麻、卡顿、无力等症状。如上所说,“根”的问题得到解决,那建议您可参照以下方案进行训练。
1 臀桥(静态保持),1min/组,3~5组/次,2次/日
2臀桥(动态起落),20个/组,3~5组/次,2次/日
3 蚌式运动,20个/组,3~5组/次,2次/日
4 抗阻侧移,10米/组,3~5组/次,2次/日
5患侧单腿下蹲,15~20个/组,3~5组/次,2次/日
6 负重弓步行走,15米/组,3~5组/次,2次/日
腰骶神经根受压、腰骶神经根一旦受压或受***回出现不同程度的失调、传导障碍,所支配肌肉的运动无力,神经营养状态不良,活力低下,久而久之就会导致所支配肌肉萎缩,此外还可以表现肢体不稳怕凉等症状。
感谢邀请!
首先,要确定一点,你在锻炼想增长肌肉的前提是症状解除,神经根受损恢复,只有症状消失,才能进一步考虑肌肉的锻炼,神经对肌肉有营养作用如果没有恢复锻炼事倍功半,而且如果锻炼的方式不正确,极有可能加重病情!
其次我们要通过两侧肌肉的对比,触诊哪些肌肉摸起来柔软无力,腿的两侧纬度是不是一样?大多突出的一侧肌肉力度会变差,纬度减小的话比触摸柔软要严重!临床中,还有极少数腰椎间盘突出症压迫植物神经导致变粗的!
找到萎缩的肌肉,我们就要针对的练习,例如臀部后方臀大肌萎缩,可以做臀桥,深蹲,往后蹬腿!臀中肌萎缩(多见于L4-5椎间盘突出症),做大腿的外展!大腿前侧(股四头肌)肌肉萎缩,做伸膝关节阻抗运动!大腿后侧(腘绳肌)肌肉萎缩,可以做去膝关节阻抗运动![_a***_]肌肉萎缩(腓肠肌为主),做站姿提踵!
你只要找到腿部萎缩的肌肉,知道肌肉的功能去做相关的练习就可以,把握好量,不要急于求成,以月为单位去对比观察,隔两天锻炼一次就可以,让肌肉有休息时间!另外记得多补充蛋白质,高蛋白有利于肌肉增长,肌肉是有记忆的,即便两侧同时锻炼,也是萎缩的会生长快!
腿部肌肉萎缩,涉及了小腿,大腿,请问该怎么治疗恢复啊?
首先要进行锻炼,锻炼时要有针对性,在日常生活中不少病人的锻炼方法并不适宜,肌肉萎缩锻炼要有针对性,哪些肌肉萎缩就锻炼哪些肌肉,不要用健康肌肉的运动来代替萎缩肌肉的运动,其次是要掌握好运动节奏,肌肉萎缩患者的锻炼在时间间隔上要有一定的要求,肌肉有了足够的休息时间,疲劳才能够充分消除,消耗掉的营养物质,也才能够得到充分的补偿,最后要掌握好运动量,避免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