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去俄罗斯一段时间,能锻炼出男子气概和性格吗?
俄罗斯所代表的斯拉夫民族的确比较强硬坚韧。但关键是问题总是具有两面性,与之对应的俄罗斯男人无法妥善处理夫妻关系,经常酗酒斗殴,甚至也因此人均寿命也不长,所以,客观看待吧。
我觉得要去的话,不要去大城市去偏远地区,要先经过一些列的磨练,并且不能只去一处,要像经过地狱般层层捶打才可以。我给你写出几条来,就可以锻炼出气概。
第一阶段,去北冰洋沿岸,感受世界极冷地区。先把身体抵抗力练出来,不怕寒冷,每天坚持雪地跑步爬山,与大型食肉动物搏斗。能自己俘获食物解决温饱,适应渔猎生活。这段时间过后,把身体肌肉练就发达,蓄俄式胡须。
第二阶段,去西伯利亚修建铁路,桥梁,锻炼钢铁一样的意志,与暴风雪抗争。
第三阶段,到中亚种棉花,种小麦,头顶烈日,锻炼耐力。再到土库曼的火坑边提高身体忍耐烘烤的程度。穿越费尔干那沙漠,挑战缺水生存模式。而后跳入里海、黑海之中,熟练掌握游泳,武装泅渡,渡海侦查。
第四阶段,到伏尔加河流域和乌拉尔山最艰苦的地方,当一个能自给自足的哥萨克。掌握给养能自给自足的能力。同时练马术,劈刀,枪法,并习惯游牧的迁徙生活。
阿亚战事正酣,土耳其已派兵参战,俄罗斯在犹豫什么?
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战事,土耳其已入场,俄罗斯为何不赶紧参战?
高加索山区,一直都是世界上民族、宗教比较复杂的地方,这些地方,最容易爆发战争,而战争背后的大国博弈,更是非常重要的看点。
目前,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已经全面开战。土耳其亲自下场出手,可是俄罗斯却并没有***取行动,他到底在犹豫什么?
9月27日,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在纳卡地区爆发了近20年内规模最大的冲突,目前已导致数百名军人和平民伤亡。
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的矛盾焦点主要在纳卡地区。1923年亚美尼亚加入外高加索联邦,而原属于亚美尼亚的纳卡地区,就被纳入了阿塞拜疆的范围。苏联本来是出于民族融合的目的,可是实际上却造成了更大规模的民族战争。在纳卡地区,亚美尼亚人曾经发动独立运动,建立亚美尼亚第二共和国,可是最终被镇压下去。
苏联解体后,纳卡地区成了矛盾焦点。理论上说,纳卡地区应该归属于亚美尼亚,毕竟这里亚美尼亚人依然是主体民族。可是阿塞拜疆却不愿意交还该地。最终,双方爆发了纳卡战争,1994年战争结束,但是双方都传出了种族大清洗的事情,数万人丧生。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成了有血债的死敌。后来,阿塞拜疆名义上掌握纳卡地区,实际上早已完全独立出去。
到如今,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再次爆发战争,亚美尼亚人口只有300万人,远少于阿塞拜疆的1000万人,势力过于悬殊。如果亚美尼亚人害怕战争,直接逃跑,整个亚美尼亚都有可能被阿塞拜疆所吞并。
国际战事的介入节点选择很重要,我们可以参考一下两次世界大战美国选择的介入节点。阿亚两国的冲突还未发展成全面战争之际,在土耳其率先介入的情况下(当然,土耳其在正式场合从未宣布介入阿亚战争),俄罗斯还在观望。俄罗斯和土耳其已经在叙利亚和利比亚扳手腕,多一个角力的地方只是为了缓解另一个地区的压力而已,所以俄罗斯作为后手介入有更多节点的选择,反而有利于俄罗斯的通盘考量,给予更多选择的方式和空间。
另外,俄罗斯还有一个更大的苦手——美国。现在,美国的触角已经伸到俄罗斯的家门口,除了乌克兰,更是在俄罗斯的铁杆盟友白俄罗斯国内搅局,不排除美国在亚美尼亚的发力就是为了让俄罗斯顾此失彼,进一步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
所以,俄罗斯现在处于多面作战的窘境。对于一个滑坡严重的老牌强国,实力已今非昔比,有限的军事要优先投入到哪个方向,需要好好斟酌和运筹。俄罗斯这个战斗民族,观望期也是酝酿期,亚美尼亚是俄罗斯的传统势力范围,俄罗斯绝对不会允许这块多米诺骨牌倒下而引起连锁反应,在外交努力达不到逾期目标后,他必定会有一个合理的介入过程和一个合适的介入时间,让我们拭目以待,俄罗斯是怎么出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