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训练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
积木。这个年龄段的宝宝还不会自己搭积木,爸爸妈妈可以搭起两三层积木,让宝宝用手推倒。
摇铃。摇晃摇铃,或用任何发声玩具吸引宝宝的视线,不要主动将玩具靠近宝宝,保持在一个固定的距离,耐心等待宝宝伸手来抓。
还有种更有趣的玩法。爸爸妈妈抱着宝宝的时候,可以做鬼脸,或戴一副夸张的塑料眼镜,或嘴里叼一个好玩的玩具,逗引宝宝伸手抓取。
悬挂玩具,比如床铃或婴儿健身架。刚开始宝宝完全无意识地挥动手臂,偶然打到玩具,发现玩具会动。于是宝宝了解到因果联系,只要用手拍打,玩具就会动。之后他会乐此不疲地反复练习,在这个过程中,宝宝的手眼协调和手臂力量都得到了锻炼。
家长们需要注意的是,当宝宝长到 5 个月大或可以自己坐起来之后,就应该把床铃取走,否则孩子伸手就能把它拽下来,容易受伤。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宝宝随时随地都能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只要爸爸妈妈陪宝宝玩耍时, 多鼓励他同时使用眼睛和小手,就能让宝宝在玩乐中不知不觉锻炼到手眼协调。
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不用家长训练,孩子天生就是训练自己的行家,家里的玩具和其他一切可以玩的东西,就是孩子训练的工具。
孩子从醒来就一刻不停地训练,家长要做的就是不干预就好,不要剥夺孩子体验探索的权利,不要剥夺孩子试错的权利,只要不危险,家长尽管放开了让孩子玩,可以给孩子师范,但是不能代替孩子包办。
少说你不要。。。。那样不对。。。而是让孩子体验。孩子天生是学习的行家。
做游戏
这个月龄阶段不要太强迫孩子,看宝宝喜欢做什么就陪宝宝做什么。可以做一些小游戏,尽量选择一些需要手眼配合的游戏。如撕纸、翻书,也可以藏猫猫、一起丢积木、套杯游戏、拉绳游戏等。涂鸦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还可以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让宝宝自己尝试用餐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多给宝宝提供练习的机会,可让宝宝自己吃饭、穿衣服、扣纽扣等。例如,让宝宝学会自己吃饭的时候,鼓励宝宝不但可以用手抓,还可学习用勺吃。看到碗中、盘中的食物,用小勺舀起来并送入口中,对1岁左右的宝宝来说是一种手眼协调的极好训练。
当宝宝2岁时能熟练使用小勺的时候就可以让宝宝学习使用筷子了。在学习使用餐具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过家家”游戏来帮助做手眼协调能力训练的强化练习。比如在碗中放去核干枣、小馒头、大米花等食品,周围放上玩具娃娃,小动物,玩具汽车,小拖车等,然后让宝宝把不同的食物舀出来喂娃娃、喂动物、或放入车中被运走;或者在喂饭过程中与大人进行互动,让其舀食物喂爷爷、奶奶、父母,这时大人要表示愉快的接受,或者拍拍宝宝的头或背,表示鼓励与赞许,这会让宝宝心理得到满足。让宝宝更愿意继续学习用餐,不仅很好锻炼了其手眼协调能力,同时也学习到了进餐礼节和与人分享的乐趣。
孩子的手脑协调能力,是孩子们最基础的能力。但如何培养呢?
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仅供宝妈们参考;
1、鼓励孩子们抓或抱一些轻便的玩具,堆积木,带着孩子去超市购物时随着大人们推篮子。
2、鼓励孩子多绘画,涂画。
3、带着孩子做一些简单的游戏。
1.给宝宝摸看不同质地、不同形状的物体。每次给宝宝穿衣服时,可以告诉宝宝今天穿的是什么颜色,并拿到他眼前给他看一下,并抓着他的手让他摸一下衣服,告诉他这是什么质地,如红色的柔滑的丝绸、***的温暖的棉布等;也可以在给他洗手时,让他把手直接放进水盆里,感觉一下水和水温;玩具选择圆形、方形、软的、硬的等不同款式、不同质地,让宝宝看,并摸着感受,不断丰富他手眼的感觉。
2.妈妈可以拿着玩具递给宝宝,在宝宝伸手拿取的时候,突然改变位置,促使宝宝的手眼跟随变化,追着玩具移动。但在移动几次之后就要让宝宝拿到,以免宝宝感觉沮丧,从而哭闹。
3.宝宝手部动作越来越精细,到8个月时,能够比较轻松地捡起豆子等小物件,妈妈可以经常跟宝宝玩这样的游戏,准备两个罐子,把捡起的豆子放到罐子里,看宝宝会不会模仿自己也拿起豆子放到罐子里。
4.宝宝经常会把双手互相交握在一起,但是是无意识的,妈妈可以教宝宝拍手,如果宝宝不会,可以两手分别拿着宝宝的手交碰,宝宝会很惊奇地看着自己的手,如果能配合着唱儿歌,宝宝会很高兴做这个游戏。
5.把饼干放在宝宝的面前,再放一碟芝麻酱,你可以给宝宝做示范,拿饼干蘸芝麻酱放进嘴里,看宝宝会不会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