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在健身时要避免哪些误区?
对于初踏足健身界的菜鸟,她们对健身有着很多误会,什么事情都是想当然,自己觉得可以就行,我承认这种想法是有些不靠谱了。不仅是对自己不负责,还对不起当初办健身卡的百元大钞。今天为大家分享健身的误区,如果你有被提名一定要及时改掉坏习惯啊。
1、单腿鸽王式
↑健身时不能只顾着一处地方,只练手臂或者马甲线,这样会让身体肌肉不匀称,太突兀了。
体式详情:伸直,坐在地面上,左腿向内折叠,左脚放置在腹股沟处。右腿向身后伸展,脚背贴地。右膝弯曲右脚向上勾起。右手从头顶上方向上伸抓住右脚,同时左腿向外打开,向上伸直,左腿后侧肌肉和右腿完全贴地,两膝在一条直线上。
2、舞蹈式
↑如果是在健身房,不要以为将全部器材练一遍就万事Ok,走马观花只是表面功夫,其实你连健身的皮毛还没有学到。
体式详情:身体放松,调整呼吸,自然站立在水平面上,左脚向后勾起,左手向后伸握住左脚。身体向前倾,同时左手向上***抬起左腿,如果动作不熟练,实在碰不到脚可以用瑜伽带***练习。做这个动作时右腿保持直立,视线看向正前方。
3、侧乌鸦式
大家在购买家用健身器材时会存在很多误区,归根结底还是对健身知识了解的不够。首先我们要知道,健身运动分为有氧和无氧,比如跑步,骑行这类耐力训练属于有氧运动,对应的有氧健身器材是跑步机,动感单车等。像卧推,深蹲等力量训练就属于无氧运动,对应的无氧健身器材是杠铃,史密斯综合训练器等。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对于健身爱好者的锻炼效果亦有所不同,有氧训练侧重于减脂,保持体型;无氧训练侧重于增肌。简单普及了健身基础知识之后,我们进入正题,下面二哥就帮助大家避开三个常见的健身器材购买误区。
误区一:功能越多越好
我们在选择健身器材时要根据三点,第一是住房条件,第二是经济条件,第三是锻炼目的。这三点与健身器材的功能联系在一起。首先,功能多的健身器材体积不会做的特别小,如果家里的空间不是很大,那么不建议买多功能健身器材,原因就是,占地方。另外,功能多的健身器材随之带来的就是价格高昂,对于一般收入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种负担,当然,土豪当我没说,说白了,就是贵。最后要说的是,多种功能综合到一起,但实际上我们能用的上的功能并不多,而且舒适度也可能降低,这就需要我们在购买前不要盲目,确定自己的锻炼目的,不要“浪费”多余的功能。
误区二:国内品牌较差
新人在健身时要避免哪些误区?新人健身,要避免的误区有:不根据身体情况健身,不以科学的方式、方法健身,不遵循健身规律健身。
自己健身的目的是为了什么?为了减肥,还是为了增肌,或者为了提高体质。健身之初,应明确健身的方向,制定健身的计划,然后按部就班的坚持训练。减肥应多做有氧运动却去做无氧运动,增肌应多做无氧运动却去做有氧运动,方向错了,就不会获得应有的效果。
健身须依照科学的健身方式、方法训练,而不是凭着感觉去训练。深蹲训练臀腿,腰背应保持直线,双脚适度外展,膝盖方向同双脚方向,如果不遵循这些正确的方式、方法训练,会损伤[_a***_],也会使膝关节受伤。
遵循健身规律健身,一方面在于根据健身目的,结合身体情况和科学的健身方式、方法健身,另一方面应注意及时的休息,辅以合理的饮食。无氧运动大肌群训练恢复需要72小时,小肌群训练恢复需要48小时,如果只想增进效果,而不注意休息和营养,不仅效果上不去,还会导致运动伤害。
不要陷入思维定式!不要被以往的运动观念所羁绊住了手脚!
中国并不是一个具有力量训练传统的国家,传统文化中也不推崇「肌肉」。所以大部分人对于健身的认知其实都有比较多的偏颇和误区。
比如吃蛋白粉会伤身体啊,肌肉练出来会降低速度和协调性啊等等。
这里简单罗列几个常见的新手训练误区:
1.不是训练重量越大就越好的
刚开始健身的新手总是习惯性地去尝试自己能够完成的极限重量,虽然这么做并不是坏事,但是我建议在训练的时候***用「自己能够控制」的重量训练,而不是***用极限重量训练。原因在于如果用自己能够控制的重量训练,你更容易找到目标肌肉的发力感,也更容易出效果。而刚刚开始训练的新手,如果用极限重量进行试举,容易出现动作变形的情况,增加受伤风险,减低训练效果。
2.不是每天练身体就能够增长的更快的
新手刚开始健身的时候总想着天天去健身房。但这么做并不代表着这是最好的训练方法,也并不一定会收获最佳的训练结果。反而容易出现过度训练、神经疲劳、训练强度降低、恢复不过来、睡眠质量降低等等奇怪的现象。训练的时候,肌肉并不会增长,增长是在训练后的恢复时出现的。如果一直身体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训练后也就难以带来足够好的训练效果。
3.吃的太少,不注重饮食均衡
刚开始健身的人还有个问题,这个问题特别出现在减肥的人群上。就是吃的太少,饮食不均衡。有的减肥人士一天只吃一两根黄瓜或者一两个苹果。这不仅热量摄入过低,而且没有保证蛋白质的摄入,这样做容易导致肌肉流失,运动能力下降。即使减肥看起来成功了,不久之后也会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