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是否见过外国人在健身房大放异彩呢?
朱莉娅文斯,恩格斯,俄罗斯瓷娃娃一样,看起来非常漂亮。但千万别被她温柔的从她的肩膀向下看所迷惑,因为对面有人物身体的形状。她在举重方面有三项世界纪录。真正的“金刚芭比”。
为什么白种人普遍比较强壮,是不是饮食的不同?
长期的饮食结构和生活环境影响 使其越来越强壮 而且有利基因不断的遗传 导致现在的结果恩,都很强壮,同样的身高,体重 力量比咱们大一些! 和饮食有一定关系,但很多在国外张大的人,身材也还是很瘦小,所以基因的关系肯定更重!总体上是这样的啊
李鸿章出访英国当着女王放响屁扬眉吐气了吗?
网上有很多这样的段子,有说李鸿章当着女王面放屁的,还有说李鸿章吃了洋人送的名犬,还有李鸿章当众吐痰……也不知道这些段子是从哪些史料中查出来的,咱查不到出处,也不敢问……
李鸿章难道真的这么不懂礼仪,这么丢人吗?
1894年甲午战争之后,清廷被打的灰头土脸,意识到必须要和列强搞好关系了。于是,1896年慈禧让李鸿章趁着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典礼的机会,出外考察一番。
这事儿立刻在欧美国家传遍了,各国都想趁机和清廷“改善关系”,以便获得更大的利益。所以,大家都很认真的接待李鸿章——当然,李鸿章和洋人打交道不是一天两天了。
当初在上海训练淮军的时候,他就和外国人接触很多;后来作为洋务派重臣,主动开阔视野,向西方学习。在外交方面,李鸿章虽然签订了不少丧权辱国的条约,但如果仅仅从和外国人的交流上,李鸿章确实比其他大臣开明开放多了。
(英国报纸上的李鸿章访问)
甲午战争之后,《马关条约》把辽东半岛割让给了日本,重重的打了清廷的脸。此时,俄、德、法三国为了自己的利益,联合向日本施压,帮大清朝要回了辽东半岛。当时清廷上下把俄国当成了救星,一致认为应该联合俄国等列强,制约日本的扩张。
网上的段子说李鸿章见到78岁的英国女王维多利亚时,对女人当权很不屑,所以不注意放了一个屁,弄得非常尴尬……这很有可能是瞎编的啊!且不说这么重要的外交场合,李鸿章又不是毫无经验。关键是李鸿章对“女人当权”很不屑?他头顶上的老佛爷怎么说?
首先***发生在1896年,当时清***被多国列强侵犯,赔款割地、丧权辱国。李鸿章作为晚清重臣,头等钦差大臣出访英国明着是借此机会了解欧洲各国,以发展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制夷。实则还肩负着一个重任–请求增加关税。因为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时清***以丧失国税自***,这使的英国商品大量入清,形成倾销,增加关税能发展民族产业。最主要的是能直接增加清***的财政收入。在这个背景下李鸿章出访英国会见英国女王应当不至于用"放屁"来表达大清的不服输,以此“涨脸"。毕竟李鸿章也是一国中堂,有头有脸的人物。可能长期在外奔波,水土不服,再加上当时李鸿章已经74岁高龄,难免有些难以自控了。
中堂大人在出访期间放响屁的确是“吐气”了,但“扬眉”我看未必。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若放到现在,如果在两国元首会面的情况下,有人放了响屁,第二天就会成为网络头条,放屁的人会沦为全世界的笑柄。只不过当时的报道已不可考,真不知道英国的报纸是怎么写的。
毕竟,李鸿章去英国还是求人办事的。
在中日甲午之战后第二年1896年,李鸿章出访德国、荷兰、比利时、法国、英国、美国、沙俄7个国家,历时半年之久。这在中国历史上可以算得上早期最高规格的出访活动了。
在这些国家中,出访的重点就是英国,因为要求英国办事。
办什么事呢?这不甲午海战刚刚结束,和日本签订的《马关条约》墨水还没干透,要赔偿的2.3亿两白银没有着落。清***想从关税上入手,多收些关税,以填补这一巨额漏洞。
但当时的清***可不像现在的美国那样,说加征关税就加征关税。因为在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中,英国可以向中国倾销货物,中国不能决定自己的关税,连清朝海关总税务司的头头也是英国人。李鸿章此行的主要任务就是和英国谈判,暂时放中国一马,允许中国把关税从5%提高到10%,以解燃眉之急。
其实这就像从英国兜里往外拿钱,结果可想而知。虽然事没办成,但英国还是给了李鸿章足够的面子,连英国女王都出面招待了李鸿章。而李鸿章的屁就是这个时候放的。
据说,李鸿章在与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会面的过程中,显得吊儿郎当,然后还放了响屁。如果是有意为之的话,那就是李鸿章事没办成,在向英国宣告自己的不满。
还有另外一种解释,据说李鸿章一直对女人掌权嗤之以鼻,见到英国女王自然没有足够的尊重。
不过,我认为以上说法都站不住脚。毕竟国家的命脉被人家掐着,如果态度太随意,搞出外交***,自己的日子就不好过了,这可不是中堂大人能做出来的。
李鸿章在英国女王面前放响屁,出了宫殿又刻意吐口痰,这在现在是极不文明的行为,在李鸿章那个时代也不能算雅致,这些动作他敢在老佛爷面前做吗?估计不大可能。
弱国无外交,李鸿章到欧洲访问,碰了一鼻子灰。作为世界霸主的英国,根本不会在意中国,不会答应中国的任何要求。李鸿章憋住一肚子气没地方散,总得有个开解的方式,放屁吐痰就是这种情绪的发泄。
看到李鸿章的行为,我忽然想到鲁迅的《阿Q正传》。阿Q挨了打说“儿子打老子”,讨不到老婆,说“我儿子比他阔多了”。都是中国人,李鸿章和阿Q也没什么区别,都在玩精神胜利法。
英国两次***战争把大清打得遍体鳞伤,满地找牙,颜面扫地,但是,大清朝的臣民眼里西方列强还是蛮夷。英国打中国人就是儿子打老子,就是野蛮人打文明人,李鸿章放个屁吐口痰,表达的是蔑视是瞧不起,是弱者的精神胜利法。
李鸿章放屁吐痰这样的事,正史大概不会记载,只可能是野史传说,真***很难确定,不过我相信他是真的。
甲午战争后,日本人要让大清割让东北,李鸿章作为钦差大臣与日本人谈判,他气愤人本人的蛮横,不想把东北割让给日本,但又无能为力,于是请俄罗斯干预。最后,东北日本人没得到,却落得俄国人手里。李鸿章当时请俄国人干预时不知道这个结果吗?知道。日本人没得到东北,日本人就失败了,大清就算赢了,这也是精神胜利法。
李鸿章要不是放个屁吐口痰,估计得气死在英国,他的做法是在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