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那里端午节有什么习俗和饮食呢?
我的家乡是江西赣州,赣州被称为客家人的摇篮,是国内有名的客家人聚集地。客家文化底蕴深厚,在赣州,勤劳、善良、朴实的客家人过端午节有着有自己特色的习俗和饮食……如用艾叶、石昌蒲烧水沐浴,吃(灰水粽子、米粉鱼、米粉肉),喝雄黄酒,在门楣、窗户上挂艾叶、石昌蒲,赛龙舟等。
一,用干艾叶、石昌蒲烧水沐浴
每年端午前后,市场就会出现一些卖艾叶、石昌蒲、枫叶枝条的,把这些已晾晒干的植物买回家,放在锅中,烧上一大锅热水,家中每个人都用这种水来沐浴,据说,这样做可祛湿、驱邪、健身,特别是小孩子这样洗过后,夏天不易长痱子,痂结。小时候曾经年年端午都这样洗浴,在升腾的热气中,氤氲着艾叶和石昌蒲特有的香味,这样的沐浴似乎很有神秘感,并带有一种强烈的健身心理暗示,与其说是一场沐浴,实际上更像是一场从身体到灵魂的洗礼。
二,用草木灰水泡糯米包粽子,吃米粉鱼、米粉肉
先把晒干的花生藤烧成灰,把这些草木灰过滤干净,然后放入冷水中反复搅拌均匀,让它自然沉淀一夜后,再用这种水来浸泡糯米,几小时后,就可以包粽子了。用这种水浸泡糯米取得是草木灰中天然的碱性,这样包出来的粽子爽滑而富有弹性,嚼劲足、口感特别好,有一种淡淡的花生藤的清香味儿。粽子不易消化,草木灰有消食的功效,发明这种包粽子方法的客家先祖,可以说的上是一位智者了。他这种包粽子的做法,不但可以让粽子更好吃,还考虑到了饮食的健康。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赣南人喜欢在端午节时做上一道米粉鱼、一道米粉肉。把鱼、肉切成薄片,加入适量食盐、料酒、生抽,再加一些蒜蓉、辣椒末,放在一起搅拌均匀,先腌制一会儿,然后裹上米粉,放入已用湿粉丝铺底的蒸笼里,用中火或大火蒸上20分钟左右,一道香味四溢,让人垂涎欲滴的米粉鱼、米粉***可隆重登场了。据说这道菜也是***当年在赣南闹革命时最喜欢的一道菜,他给这道主菜加另外4个赣南菜的组合取了个浪漫的名称,叫"四星望月",真不愧是伟人、诗人情怀啊!
三,喝雄黄酒、在房子四周洒一些雄黄酒
这个习俗在赣南的乡间常见,据说在房子四周洒上一些雄黄酒,可以避蛇、驱蛇; 端午时节喝了雄黄酒可以驱邪、健身,整个夏秋季节都不怕蚊虫叮咬。雄黄的味道十分浓烈、独特,现在,我已是多年未见过、未曾喝过这酒了。
四,门楣、窗棂上挂艾叶枝条、石昌蒲
过端午时,赣南客家人家家户户都会把庭院打扫得干干净净,在乡间的,还会把房屋四周的杂草都清除掉,以免招蛇、藏蛇,滋生蚊虫。一大早,几乎每家人都会在门楣、窗户上挂上一些石昌蒲和艾叶枝条。挂这些蒲艾的历史由来已久,主要的作用是驱除蚊虫、避邪去病。端午前后,即便在赣南城市里的别墅、高层电梯房的门楣上,也随处可见地挂着蒲艾……
江淮一带。我的家乡如今鲜有赛龙舟,除非特殊的场合时刻下(大型商业或文化宣传活动)。当下因为社会的快节奏发展,人们期盼过节的热情愈发变淡,可很多人依然还是会取苇叶包粽子,买新鲜的艾草插在门楣上,我们这里很少有人喝雄黄酒,但是我们会吃咸鸭蛋。
端午是一曲情定千年的爱情歌
端午节亦称浴兰节,《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 每逢端午,古人***百草(中草药)、沐兰汤(用草药浸水沐浴)成风。宋代大文豪欧阳修的《渔家傲》有“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的诗句。
苏东坡献给红颜知己王朝云的《浣溪沙·端午》词,透露了古人端午兰汤沐浴、腕绕五彩线、发鬓斜挂平安符的习俗,词云:“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苏轼的第三位妻子王朝云,本是歌女出身却“敏而好义,忠敬若一”,东坡***秦观这样描写他的小师母:“美如春圆,目若晨曦”,苏东坡词中一句“佳人相见一千年”,是在风情端午向王朝云发出的祈愿天长地久,永谐情好的爱情誓言,也表达了对朝云健康长寿的美好祝愿。
“世代思端午,骚风万古传。”在端午诗中,我们刷新着传统节日蕴含的家国情怀,追寻着一脉相承的文化基因,咏叹着古老风俗的岁月感动。诗意端午里,流淌的诗篇,花间的词章,吉祥的向往,穿越浩瀚时空,开启了一程古老民族诗意风俗之旅。
(图片来自网络)
祖国地大物博,端午习俗不尽相同:
1. 童年记得,家乡端午吃粽子,不过是蜜枣粽子(肉粽,蛋黄粽子等长大到外地,才知道粽子还有咸的??像知道月饼也可以有咸的,有肉馅一样,吃惊!!)。
2. 吃煮鸡蛋,煮大蒜,大蒜熟了很好吃,像土豆一样(据说祛毒,后来知道外地没吃大蒜的习惯??)。
3.插艾草,驱邪避蚊虫,放干后据说当药用。山野田间,都是割艾草的(就像清明插柳枝一样)。
4. 早起去小河里洗澡,要早早的起来,路上有些野草可以***,当天***的可以当药用。 (上天下有药到水里,洗澡可以祛病驱邪,很难忘的经历)。
视频加载中...
湖北湖南相隔很近,端午节风俗习惯基本差不多。但高山还是从划龙舟的天时、包粽子的地利和送节的人和来展开端午节的风俗习惯,分析了两省人民为什么吃包子的原因,讲述了小端午和大端午的分别。
张文宏说不要再闷了,呼吁大家运动起来,你最近做了哪些运动?
孩子在家能待的住?那是不可能的。从疫情开始到现在, 一直带着孩子坚持锻炼。年初在家时,有院子,每天围着院子跑10圈。后来回到自己的家,每天户外运动3个小时。疫情考验的更是自己的身体免疫力,所以孩子更是如此。
运动时,不去人多的地方,去人少空旷的地方,比如山上,比如和孩子骑自行车。
总是待在家里人都要待废了。疫情常态化,并不是像很多人想像的北京人都不出门。其实该出门还是出门,只是不去人多的地方而已。
谢邀:
我是个农村人,近两年长期与孩子们在一起,孩子们上班后,主要帮他们做点家务,有时有适合的工作也打点工。
今年年初由于疫情的原因,前一段时间待在家里,在我们这里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后,我去学校食堂打了一段时间工,空余时间去广场看看大妈大爷们的广场舞、太极拳,有时也去公园转转,爬爬大蜀山,最近张文宏教授说不要再闷了,我很赞同。生命在于运动,长期闷在家里对人的身心健康都是非常有害的。端午节里我们回到家乡并去了媳妇娘家,去了当地山清水秀的马䯃山。
现在我们国家的疫情已得到很好的控制,只有零散的国外输入导致的零星暴发,并都得到很好的控制,大部分地区都是安全的。马上就要放暑***了,人们可以在闲暇时带着孩子做做运动,出去走走,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既有益于自己和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又能让孩子们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增强孩子们的爱国意识,这对孩子们的成长是有极大好处的。
张文宏教授的这个说法,我认为永远是对的。我从运动中就得到了身体健康带来好处,所以我总结的口号就是,活动活动,要想活就要运动,要想好好活就要好好运动。
我平时的运动主要是快走慢跑,还有传统健身***八段锦。最近又学了半年的太极拳。
通过学习太极拳,我认为非常适合中老年人锻炼身体。下面我把太极拳的好处和体会,给大家总结一下。
这是开始改变的一周,七天时间或许无法改变很多事情,但是身体开始发生正向的改变,太极的最初体验让心率加快、血液匀速流过全身、身上多余的脂肪开始融化。
虽然双手、双腿、腰背会感到酸痛,但是心情却莫名地感到舒畅,因为太极拳会促使脑垂体[_a***_]出快乐激素——内啡肽,就像是愉悦的感觉,觉得自己能够轻飘起来。太极带给一天的好心情和更加轻松的人生态度,觉得身边的景致都是不一样的。
一个月的太极练习,呼吸变得均匀平稳,心跳变得沉稳有力。已经感觉肩颈背已经不象一个月前那么的疼痛了,全身也越来越轻松。生活习惯也在悄然发生改变,发现早睡早起不再是难事。
周围的人发现我的精神状态变好了,觉得之前稍微运动就气喘吁吁的感觉消失了。
感谢张文宏医生的提醒,大家是该动起来了。
疫情期间长期闷在家不行,生命在于运动,一下停下来不运动,短时间还无所谓,如果长时间这样闷着,肯定会闷出毛病的。
我特别支持张文宏医生的观点,疫情开初时,病毒凶险,形势严峻,特别是武汉,全国也不乐观,响应国家号召居家隔离。在家隔离期间我就在想,防控***,也需要自身增强免疫力,自身增强免疫力的最好办法,就是运动,所以在家里我就提倡要运动,走动一下,在家也做操,坚持必须动一下,所以身体一直沒受仍何影响。听说有的宅家几个月,体重超了,血压高了,这就是忽视了运动。
我经历这两次疫情,我都做到了,防护不松懈,运动不能少。最近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我们还在小区空旷的地方做操和练太极,保持良好的心态,健康的身体,正确的方法,有效地开展防疫。
防疫运动两不误,大家加油!
谢谢邀请!第一,从疫情开始正月初三被从老家招回来到现在一直上班,离单位六公里,疫情前是坐一段公交再走,现在是全走,这是上下班;第二,周末出去走走,济南名胜、南部山区甚至泰山,做好防护、没闲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