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不退役又不打球的张继科,到底在想什么?
感觉都是名和利,不打球仍然呆着,广告估计有合约在手,综艺等也来钱,还可以给他单位带来利益,没事还可以作为陪练发光发热培养下一代冠军。只是一个猜想而已,不一定正确。
张继科不退役,是因为他现在是在给体总打工,宣传乒乓球,还给队里完成指派的任务,因为以前他打比赛的时候,要一边跑宣传,综艺,又要准备比赛,现在他不打比赛了,这些事情由他去跑,其他的队友就可以专心训练打比赛了。
十一年过去了,当年在鹿特丹首次参加世乒赛单打即一黑到底,勇夺男单冠军的少年张继科于胜利后素手裂公裳,一撕成名,一胜成名,惊艳了多少人的目光…
他赢下最后一个球,激动的仰面倒地,然后怒吼一声素手撕开他的红裳,庆祝他人生第一个世锦赛单打冠军…
那时候的我看着他那张少年意气的脸,心想这小伙子可真有个性啊,当时的国乒运动员大多是中规中据,缺少个性,唯有张继科性情奔放,让人看得热血沸腾,仿佛乒乓小球也可以如大球足球那般激动…
我看着那张少年气满满的俊脸,心知他必成大气,原因无他,只因他足够凶狠,对对手豁得出去,当然对自己亦足够狠…
果然,他在伦敦奥运会上闯入决赛,与自己队友王皓会师决赛…那场比赛,我看的纠结,既想王皓赢,完成三进奥运决赛终得冠军的夙愿,又想张继科胜利完成他最快大满贯的壮举…
捞金是很重要的,不仅为自己捞金,也要为国乒捞金。张继科不退役,对他自己和国乒来讲是双赢的局面。
首先,张继科不退役,自己就是国乒的人。国乒属于事业单位,各项***待遇都很好,并且国乒可不是一般的事业单位能够比的,可以为自己增加一份收入,估计不会少于每年40万。虽然张继科很有钱,可能看不起这点儿收入,但是谁也不会嫌钱多啊。
有人说,张继科不训练不比赛,这岂不是吃空饷吗?其实不是这样的,因为完成领导布置的除了训练和比赛之外的其他任务,也是运动员的工作之一。这就要说到第二点,就是张继科给国乒带来的收益。
作为人气最高的乒乓球选手,甚至是人气最高的体育界人士之一,张继科的影响力是比较大的,个人商业价值能为他带来很多的收入。既然他没退役,那他的收入的一部分就要上交国乒,成为国乒的收入。这一点对国乒是很有利的,也应和了刘国梁***提出的第三次创业的理念。
另一方面,拥有国乒现役选手身份的加持,让张继科能接到更多的商业推广邀约,大家一起赚钱,实在是双赢的局面。
不退役不打球的张继科不是在想什么,我分析可能是在等什么。虽然不打球不退役,一定是身不由己,至少他的关系呀,档案呀包括人呀还在乒协,这说明上面还有安排,比如进职,当教练或者其他安排。相信好消息马上就快来了,祝好运。
历史上有哪些伟大的直板打法乒乓球选手?
这就太多了,虽然由于器材等规则的改革以及本身固有的软肋,直板打法现在比较式微,几乎被横板一统江湖,但想当年却是响当当的一大江湖流派,不但很长时间内与横板分庭抗礼,且还独领***过一段时期。
直板打法基本上是中日韩等几个亚洲几个国家***用,欧洲除了极个别选手以外是清一色横板,这与欧亚的饮食文化有关,欧洲人用刀叉,亚洲人用筷子,所以各自使用横板直板会感觉自然顺手得多。
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几乎没有横板,全是直板,涌现出了一代代、一批批高手,比如70年代之前的容国团,庄则栋,徐寅生,李富荣,许绍发,张燮林等等。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应该是容国团和庄则栋。容国团是新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庄则栋则是世乒赛三连冠,仅此无上荣誉就足以使2人跨入史上最伟大运动员行列。
70、80年代最著名的直板运动员应该是郗恩庭、郭跃华和江嘉良。郗恩庭的发球是一大绝技,曾经凭“鸵鸟政策”孤军奋战夺得世乒赛男单冠军。郭跃华获得过2次世乒赛男单冠军2次亚军,是那个时代最杰出的运动员。而江嘉良以俊朗的外表、鲜明的个性和过硬的成绩(2次世乒赛单打冠军)成为那个时代的全民偶像。
接着就是大家最熟悉的刘国梁了,中国第一个男子大满贯,现任国乒总教练。
然后就是马琳,他的前三板和正手技术独步天下,打法细腻,赏心悦目,可称之为乒坛艺术家。
王皓对乒坛的最大贡献当然是直板横打了,直板运动员的反手居然与任何横板强强对抗都不下风,反手综合实力堪称世界第一,这已经足够说明了王皓的不同凡响。
许昕虽然硬成绩稍差,但他“凌波微步”般的步伐、纯正潇洒的正手也是乒坛一道绝无仅有的风景。
韩国也有不少伟大的直板运动员,比如首个奥运会单打冠军获得者刘南奎,无冕之王金泽洙、拼命三郎、奥运冠军柳承敏。
女子直板运动员,最让大家印象深刻的大概是乒坛霸主曹燕华和韩国世乒赛大满贯得主玄静和了。
一般来说,直板打法分为中式直板和日式直板,中式直板的使用者以中国选手居多,日式直板则在日韩拥有不少拥趸。在以老瓦为代表的欧洲弧圈球打法兴盛之前,直板打法曾经创造过无数辉煌的历史。从郭跃华、江嘉良、郗恩庭到后来的刘国梁、马琳、王皓、许昕,中国乒坛诞生过无数直板高手。在外国选手中,刘南奎、金泽洙、柳承敏也都是直板打法阵营中的佼佼者。
从过往的直板打法来说,最终成功登顶的打法主要有中式直板正胶打法、中式直板反胶打法以及日式直板反胶打法。江嘉良和刘国梁均是中式直板正胶打法的杰出典范,江嘉良不仅带领中国男队实现了男团三连冠,同时还成功在男单项目中实现了卫冕。刘国梁则在前人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他是第一位使用直板横打获得成功的选手。1999年埃因霍温世乒赛上,刘国梁在男单决赛中战胜马琳登顶,成为中国乒坛第一位男子大满贯选手。
在中式直板反胶打法选手中,马琳和王皓是其中的杰出代表。马琳精妙绝伦的前三板控制,向观众们展示了传统直板前三板的深刻魅力,王皓则是历史上第一位完全反手完全摒弃了推挡而使用直板横打的选手,王皓反手的技术进步堪称直板打法的革命性改进,改变了直板打法传统反手弱势的局面,为直板打法全台进攻无死角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
除了中式直板之外,日式直板打法中也有许多高手。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刘南奎、金泽洙和柳承敏三人,日式直板出球重且沉,配合上韩国人的步伐,一度给中国队造成了很大困难,其中刘南奎和柳承敏均是奥运会男单冠军,金泽洙也曾经拿下过亚运会男单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