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部怎么锻炼和保养?
我们首先就是应该减少对腰部的压力,不要提重物,扛重物,重体力活不要尝试。
不要久坐,在办公室坐一段时间就应该站起来走走,也不要久站,累了可以平躺一会。
注意腰部的保养,很多时候,温度凉了就容易让我们的腰病复发,所以,还应该注意腰部的保暖。
多平躺而不是侧卧,我们的腰不好,应该多休息,尽量保持平躺的姿势,让腰部受力均匀。
我们还应该对腰部进行适当的锻炼,包括走路、慢跑等等,让自己的腰部肌肉得到锻炼。
谢谢邀请。“腰”是我们的中间支撑部位,它更应该被我们爱护与呵护。不管你是否相信,我国卫健委早有数据报出,我国已经有超过2亿人,腰椎出现了问题;在20—35岁的年轻人当中,腰椎病的患病率越来越高,有些人年龄很小,但“腰”已经很老了。“腰”之重要,毋庸置疑,合理保健,预防腰部可能出现的问题。
腰很重要,同时“腰”也很脆弱。
其一,生活中,我们的上半身经常处于直立状态,而这样就会增加腰部的压力,担子越来越重。
其二,腰椎处于“中间支撑部位”,它需要身边多部位肌肉共同拉紧来保证腰部的正常活动(弯曲或者直立),而时间一长,腰椎和旁边的肌肉就会出现“劳损”,导致某些问题发生。
体脂过高,体重过大会增加您腰部的压力。为了保护我们的腰椎,请您坚持运动,BMI处在正常的范围内。
这是很多人存在的一个“毛病”。长时间站立或者久坐会增加腰部的压力,时间越长,风险越高。因此,没事的时候多动动,拒绝长时间保持一个动作,建议20—30分钟左右适当活动腰部和四肢。
搬东西不但会累到你的手和胳膊,还会伤害你的腰,所以,如果您搬运的东西已经超过10公斤,请找其他人或者机器帮忙。
如果必须要搬重物时,请保证你的脊柱处于直立状态,在不弯腰的情况下,下蹲去搬重物。
无论你在干什么,请保证安全、合理的姿势,收起你的腹部,挺起你的胸膛,无论是站着还是坐着,这样腰椎的压力处于“最小状态”,拒绝弯腰驼背。
我是经常把双手搓热了,捂在腰的两边,多捂几遍还是挺管用的。再就是平常的时候多穿点衣服,尽量别穿露肚子的衣服。腰部锻炼的话可以选择广播体操中的腰部运动,经常做做还是比较管用的。
在我国传统的养生防病理论中,历来非常重视腰部的保健和锻炼,素有“腰为肾之府”的说法。自古以来,锻炼腰部的方法有很多,大多是通过松胯、转腰、俯仰等运动,来疏通腰部的气血运行,起到健肾强腰的作用。
前屈后伸两腿开立,与肩同宽,双手叉腰,然后稳健地做腰部充分的前屈和后伸各5-10次。运动时要尽量使腰部肌肉放松。
转胯回旋两腿开立,稍宽于肩,双手叉腰,调匀呼吸。以腰为中轴,胯先按顺时针方向,作水平旋转运动,然后再按逆时针方向作同样的转动,速度由慢到快,旋转的幅度由小到大,如此反复各做10-20次。注意上身要基本保持直立状态,腰随胯的旋转而动,身体不要过分地前仰后合。
交替叩击两腿开立,与肩同宽,两腿微弯曲,两臂自然下垂,双于半握拳。先向左转腰,再向右转腰。与此同时,两臂随腰部的左右转动而前后自然摆动,并借摆动之力,双手一前一后,交替叩击腰背部和小腹,力量大小可酌情而定,如此连续做30次左右。双手攀足全身直立放松,两腿可微微分开,先两臂上举,身体随之后仰,尽量达到后仰的最大程度。稍停片刻,随即身体前屈,双手下移,让手尽可能触及双脚,再稍停,然后恢复原来***。可连续做10-15次。注意身体前屈时,两腿不可弯曲,否则效果不好。老年人或[_a***_]患者,弯腰时动作要慢些。
拱桥式仰卧床上,双腿屈曲,以双足、双肘和后头部为支点(5点支撑),用力将臀部抬高,如拱桥状。随着锻炼的进展,可将双臂放于胸前,仅以双足和后头部为支点(3点支撑)来进行锻炼,每次可锻炼10-20次。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慎练此动作。
有骨质增生,腰肌劳损,该怎么锻炼腰部?
如果你的骨质增生,还没有压迫到神经的话,那你可以多做一些拉伸腰部同时旋转胸椎和髋关节带动腰椎旋转的动作。动作幅度从小到大,轻柔缓慢。
这个就像有前篇文章提到过的这个骨质增生并不是问题,骨质增生***到了周边的软组织才会诱发症状。关于腰肌劳损或者是腰椎间盘突出都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康复锻炼的办法叫做麦肯基康复。我个人作为医生来讲也是每天都在做,因为我们也是处于久坐,有的时候门诊坐坐一天,也会有这个腰痛的症状,坚持做麦肯基康复呢,对腰椎的周边软组织有很好的保护作用,也有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您可以百度麦肯基康复,或者说有一些公众号会专门推广这种麦肯基康复的锻炼方式。
练太极拳怎样用腰带动四肢?
【揭秘太极拳不传之谜】“用腰带动四肢”是太极拳的基本要求,但是如何真正做到用腰带动四肢,是太极拳门内的不传之秘。如何正确练成和运用“腰带动四肢”,首先,要明白以下几个太极拳练习要求,才能做到“腰带动四肢”。
第一、王宗岳的太极拳论中讲:“立如平准,活似车轮”。这句话已经告诉大家,站立要如天平一样的精准(平衡),天平是如何做到精准平衡,这种平衡是建立在单支点上的平衡,所以,建立单支点概念是第一步。同样,太极拳拳诀有云:“腰为中轴,肢为轮”。既然,腰是太极拳的行拳过程中的中轴,四肢为车轮,那么自然形成以轴带轮的转动,这就是第二步,也就是用“腰带动四肢”的根本所在。
第二、在学拳过程中,经常会听到师傅们讲:前后脚的承重分配是四六(或三七、又或***;亦或五五)等等。这样的重量分配,无论如何是形不成单支点的,是不是与拳论的天平说产生了冲突?既然产生冲突,我们就分析,为何会出现冲突?在拳诀中“腰为中轴,肢为轮”,腰轴转带肢轮转,那么说明一个问题,腰轴转,带动手脚的肢轮转,这就是“一动无有不动”。但当双脚出现按要求的重量分配,在这种情况下,腰的转动必然受到其中一条腿的限制,产生拧腰挒胯似是而非的转动,无论如何是不能正确转动的。
第三、拳诀有云:“手到脚也到,***如媷草,手到脚不到,***不得妙”,这句拳诀告诉我们行拳是手脚同动的,并且是手打到哪里,脚就跟到那里。既然是手脚同动,那么在动的过程中就是单支点。同时,太极拳论讲:“进之则愈长”。进之如何长?要进必然进步才能实现进之长。所以,腰带动四肢,腰动必然带动四肢轮动,如果仅有手动是不完整之动。
第四、用腰带动四肢,其中腰是主动,四肢是随动,腰动不能由手伸和脚蹬之力来主导,因为,拳诀有云:“腰为主宰”。所以,这也是太极拳行拳要求的:“不用力”。
综上所述,想要练就“用腰带动四肢”,一要找到单支点,二要克服重量分配之错误,三要掌握要求整身的同进退,四要克服影响腰主宰地位的外界因素。
太极拳的练习,重视理论学习。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练习要循理而练,先辈留下的太极拳理论,理论以杨班侯以前留传下来的为主,所有文章联系起来,互相印证的去读、去理解。如果想更快的学好太极拳,请找个明师指导。
谢谢大家的关注、点赞、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