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士兵的单兵负重能力如何?
白种人在身体素质上要优于黄种人,美国士兵的背负行军水准一直以来都非常高。美国士兵的轻装行军负重其实就已经达到了中国军队的全副武装的程度,也就是22.5公斤。而美国士兵的全副武装负重更是达到了中国士兵进入部队时的平均体重,达到60公斤。60公斤的负重对于野战行军的中国士兵而言几乎是致命的,但对于身体素质相对较好的白种人来说,确是可以接受的。
图为美军士兵负重作战
目前,美国士兵的负重士兵可以说是国际一流标准,这个很大程度上都要依赖于美国成熟的体能训练和食物的配置。相对于亚洲人以米面等食物作为主食食用,西方国家的军队主食主要为肉类和奶制品,尤其是每年军队伙食开销巨大的美国军队更是让士兵在食物这一起跑线远超其他国家军队。
美军士兵负重极多
并且美国士兵闲余时还拥有良好的体能训练环境,除了基本的室外操练场,美国军队的军营内也有相应独立的体能训练地点来为美国士兵度过没有任务的闲杂时间,良好的身体素质,合理的饮食和体能训练可以说是美国士兵负重相当强的主要原因。
美军的单兵负重能力已经到人类的极限了。大致分三种负重:30公斤、50公斤、70公斤。现代战争需要单兵携带的装备越来越多,重量越来越大。所以近几年美军在开发“大狗”、“人体外骨骼”等机器负重设备。穿戴上外骨骼的美军士兵,可以携带一枚150㎜口径的炮弹,类似无负重的状态下自由活动40分钟。不过,据***的公开报道,我国也在开发相类似的装备,中国版的“大狗”和外骨骼系统也已经面世了。
负重能力很强....
美军分三种负重,战斗负重(fighting load,轻装)这个等于是脱了衣服干架时候的负重,只保留了防弹衣,战术背心和他们上面挂的那些***啊、战术装备啊、当然还有背心上的100盎司水袋之类的。其他能丢的都先放下时候的负重。
行军负重(approach load),全副武装,在战斗负重基础上还得带上军粮啊,水啊,衣服袜子、个人护理、***维修套件之类的。全身家当一般在40公斤-50公斤
应急负重(emergency ***roach load)这是你得去山地丛林出任务,而且起码代上2-3天,而且补给车上不来那种。在行军负重标准上每个吃瓜步兵都要帮重武器(中口径机枪、迫击炮)等备一点***,当然自己也要带更多的小口径***,而且要背上更多的水、干粮、更多的换洗内衣袜子、睡袋等。全身家当会恐怖的重达60公斤。机***近70公斤
所以...论美军为什么那么需要外骨骼或者机械骡子...毕竟人的肌肉可以练,关节练不了,长期这种负重会严重让你的关节很不爽,老了一身病
美军在二战期间,吃的多奢侈?
二战的美军伙食是真的好,因为美国的国力就决定着生产力,整个战争中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一直是在正向增长,到1945年,已经达到了2150亿美元。可见美国参战后,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不仅如此,美国国民的生产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加速了美国这台大机器的高效稳定的运转。
而且美军的工资也是非常高的,普通士兵的话,工资每人有50美元每个月,空降兵要高于普通士兵,为每人每月100美元。军官的工资比较高,为每月667美元左右。相比较而言,二战中国士兵的收入差距就太明显了,以国军制定的标准,普通士兵平时10块大洋,战时只有7块,这还是如实发放的,不包括上级克扣的工资。八路军就更少了,部队首长津贴每月5元,士兵每月1元。而当时1美元能够兑换2.4块大洋。可见美军的确是非常有钱的。所以美军的伙食是非常奢侈的也就不奇怪了。
况且美国当时的企业对美军也是很照顾的,不但加班加点的生产军需物资,而且还把价钱控制的非常低,即便是普通士兵也能够消费的起,就拿美军的可口可乐而言,企业把价格压到5美分1瓶,而且不涨价,就是为了让美军能够随时喝的起便宜的可口可乐。
而像香烟,巧克力,口香糖什么的都是美军的标配。***剧中的抽香烟,嚼着口香糖美国军人,真是太形象了。美军的午餐肉,英国军人看见都羡慕的不行,美军士兵却吃到吐,而苏联士兵啃着黑面包,也只有流口水的份了。
就这还不是最奢侈的,最奢侈的是美军还能吃到牛排大餐,喝到红酒,以及精致的饭后甜点。甚至美军能够用军用飞机去制作冰淇淋,更豪横的美国海军直接造了一艘大型的冰淇淋工厂船,为美军生产可口的冰淇淋。可以说是很会享受了。
二战美军吃的食物的确非常奢侈,其他国家士兵吃的5与之相比简直就是一个天一个地。而且美军在后勤上做得非常到位,基本上美军大兵所罗列出的食物清单都能得到满足。所以也正是因为吃得太奢侈,自那时起美军大兵就被人冠以“太子兵”的称号!
在二战期间,美国要同时兼顾太平洋战场和欧洲战场。但双线作战并没有把美国拖垮,反而还彰显出了他们的强大,特别是后勤补给方面。当时美军对于前线士兵的后勤需求几乎就是有求必应,像身上穿的,每名官兵都会配备有几套卡其布军服和呢料军服,另外还会有工作服、夹克、大衣、鸭绒睡袋、皮靴、雨衣等之类的服饰。而在饮食方面,美军也是很豪横,他们不仅让他们的士兵吃得饱,而且还要吃得好,并且尽力满足每个士兵刁钻的胃口。
记得在二战期间,肉罐头对于各国士兵来说已是奢侈品,但对于美军士兵来说却是标配,基本上顿顿都有肉罐头吃。而后来吃腻肉罐头的美军士兵甚至开始嫌弃起这一食物来,最后他们的士兵实在没得选才会去吃这玩意。
而美军士兵嫌弃的肉罐头,对于其他国家的士兵而言却是美味佳肴,个个都垂涎欲滴!像当时跟美军比较紧密的的英国士兵就特别喜欢蹭美军的饭,一到饭点他们就跟在美军士兵后面,希望要得一两个罐头吃,而吃腻的美军士兵自然也不会计较这些罐头。
前线的美军除了给士兵配备有大量的肉罐头以外,每餐他们还会配有饼干、甜品、巧克力等食物作为补充。这些食物对于其他国家的士兵来说也是极为奢侈的,或许想都不敢想。但这样高规格的享受,在美军士兵眼里再习以为常不过了。
不过即便是这样,美军士兵依然不满足。每到夏天由于战场环境炎热,他们的士兵还会要求后勤送来冰淇淋和可乐。而美军为了前线士兵能实现冰淇淋和可乐自由,他们也是全力以赴。为此还专门将军舰进行改装来生产冰淇淋,专门安排了车队将一箱箱可乐拉到前线。
据悉当时美军士兵光喝可乐就喝了数亿瓶,冰淇淋更是不计其数。由此可见美军士兵有多会享受,而吃饱喝足的美军士兵战斗力自然也提升了不少,在面对日德士兵时,他们打得游刃有余,从容应对两线作战。
美军在二战期间其实也就是“有吃有喝”的水平而已。
所谓“有吃”,指除个别特殊情况(如阿登反击战时在巴斯托尼围城内),绝大多数美军士兵可以按时吃到符合制式标准的热饭热菜,或足够营养的替代口粮,比如美国大兵吃到腻、欧亚大多数战区国家民众却羡慕不已的午餐肉罐头,就是替代口粮的一种。战争中后期开始普及的野战口粮,不仅有午餐肉罐头、能量棒、巧克力,还有口香糖、香烟、能量饮料冲剂和净水片,虽然被大兵吐槽“味同嚼蜡”,但在无法做饭的战场上应急还是很不错的,这些构成二战野战口粮的成分,后来大多被发展成了流行的零食品种。
所谓“有喝”,除了野战口粮中包含的冲饮固体饮料外,最突出的就是可口可乐,只要战线稳固,可口可乐就会像***一样不断供,让每个大兵都能喝上几口提升士气。和许多人想象的不一样,二战中美国大兵在喝酒方面并没有什么“自由”,基本靠自己买,因此收入较高的飞行员成为战场酗酒的主力,因为他们不但更有钱、军纪约束更少,而且还有一个特殊的“换酒硬通货”——可以用来制作内衣和裤衩的报废降落伞,这在战时的各国都是很抢手的东西。
相对于其它各参战国,美国最大的优势,是始终将联勤放在重要地位加以保护和维持,同时强大的海空力量又给这种维持提供最大方便,令其后勤补给线始终不断且流量稳定,相较于同时代那些只知道保障***、兵员补充,忽视粮秣补给的交战国,自然高明了一筹。
凡事都怕对比。
也许二战期间美国大兵吃的东西在今天看来并不是有多特殊,也就是面包、午餐肉、菜汤,吃完之后再来两支烟,嚼个口香糖什么的。
或者,打完仗在战壕里来瓶肥宅快乐水,享受一下二氧化碳与糖水在胃中翻腾的***,等着下一场激战的来临。
但是,在当时的那个环境下,每一个美国兵在盟友或者是他们的对手看来,都是一群锦衣玉食的大少爷。
因为,他们的伙食相对于其他参战国真是好的太多了!
二战爆发前,德国士兵每天可以分到20克咖啡,20克面条汤,140克烤肉饼,20克脂肪,1500克咸土豆,200克菠菜炖熏肉,50克奶油,三个鸡蛋和750克面包。
吃的还不错,最起码每天的营养和热量还是能够保证的。
但是,战争开始之后,德国人的伙食就越来越差了。
以作战烈度比较大的德国山地步兵为例,他们每天会有700~750克黑面包,200~300克肉罐头,一包盐5克咖啡,5克糖,20个糖块和6支烟。
“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这句话自古至今一直都是适用的,无论你打仗拿的是大刀长矛还是***大炮,都躲不开后勤二字!
二战时期,后勤能力最好的当属美军!
各位可以先看一张二战时期各国商船吨位的对比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美国运输物资的商船吨位战前仅次于英国,战后一骑绝尘,其余国家商船吨位加起来也远不如美国!
二战时期,美国大量投入[_a***_]的是一种叫做“自由轮”的大型运输船只。
自由轮***用了标准化的设计与建造,具有造价便宜,建造速度快等特点,可以说自由轮尤其适合战争时期大量且迅速的建造。
整个二战期间,美国一共建造了2751艘的自由轮,每艘自由轮最多可以一次性运载9140吨的货物。
在当时,一艘自由轮可以一次性将2840辆吉普车或是440辆坦克或是2.3亿发***运输到前线去。换一种说法,一艘自由轮可以一次性运输美军一个轻型装甲旅所有的物资装备(包括卡车、***、***、火炮、坦克、后勤物资)。
建造中的自由轮
二战的战场虽然远离美国本土,但美国大兵丝毫不用担心后勤物资的问题,因为美国拥有一支如此强大的运输商船队,大量的物***源不断的运输到了战争的前线。
强大的运输能力再加上美国本土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数量庞大种类丰富的军用物资被生产再被运输到战争前线。
面包、肉罐头、蔬菜这类基本的食物当时交战各国几乎都非常紧缺,而美国却能毫无顾虑的敞开供应给前线的部队。
更令他国士兵感到羡慕嫉妒恨的是美国居然还能向前线提供咖啡、可乐、冰淇淋、酒水、香烟、糖果等物资。别人还在为能不能吃饱而发愁之时,美国士兵却能在前线喝汽水吃冰淇淋。
由于吃的实在是太丰富了,美国大兵甚至还养出了“挑三拣四”的毛病!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斯帕姆午餐肉!
这盒小小的午餐肉因为二战而走红世界,整个二战期间美国一共生产了超过10亿罐,这些午餐肉罐头随着美国大兵奔赴各个战场。
吃喝不愁的美军士兵并不喜欢这款午餐肉,他们将午餐肉比喻成和敌人的***和肆虐的疾病一样可恶,经常就是吃一口就丢了或是干脆不吃。而与美国大兵态度截然不同的是,当时其他的盟国则是把这款午餐肉当作宝贝一般看待。
可以说当时世界上除了美国士兵,其他国家的士兵对午餐肉那都是视若珍宝、趋之若鹜,能吃上一罐午餐肉对于他们而言是一件再***不过的事情了!
当时的斯帕姆午餐肉宣传海报
相比之下,当时我国士兵的吃方面和美军一比那完全是惨不忍睹!美国专家曾做过研究:当时中国士兵的每天饮食最低标准为大米850克,盐10克,植物油30克,肉35克,花生35克,大豆70克,蔬菜340克。然而当时仅有不到10%的中国士兵的伙食能够达到这个标准!在当时,绝大部分的中国士兵不仅要和敌人作斗争,还要和饥饿作斗争。吃不饱吃不好让当时的中国军队屡遭失败,若当时中国士兵能够享受到美军这样程度的后勤补给,日本侵略者估计早就被赶出中国了!